-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布塔西活在地下世界
让·布塔西活在地下世界让·布塔西
Jean Bottazzi
法国洞穴探险家,法国青年洞穴潜水基金会憾书长,法国救援协会的会员,拥有在极度困难条件下救援的技术。1986年第一次来中国旅行,从2007年8月以来一直在贵州生活。在中国,让·布塔西参加了许多探洞活动,同时帮助中国探洞人员获取有关喀斯恃洞穴的资料。
有人说,洞穴既是人类的发源地,也是地下世界的出入口。也许正因为此,吸引着50岁的法国人让·布塔西(jean Bottazzi)一次又一次走入了这些埋于地表上神秘而温润的开口,潜入幽暗的地下洞穴……
对于第一次的“探洞”经历,今年50岁的让·布塔西已经不太记得那是几岁时发生的事情,他只记得,当时在他位于法国乡下的家附近有一股泉水,对于这股清澈而流动不绝的泉水,好奇的他一心只氇要找到泉水的源头。于是,在哥哥的帮助下,他们俩沿着泉水一路追寻而去,最终让发现,这股“泉水”的源头买际上来自于一条短短的人造沟渠。尽管没有使用任何专业的探洞装备,但对于幼小的让来说,那却是他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探洞。
在让·布塔西15岁那年,他的教学老师——一位探洞爱好者带着一些自愿参加探洞的同学们一起走入了一个深邃黑暗的天然洞穴,这是让第一次进入天然洞穴,洞穴_申秘而幽深,让他为之着迷,两年后,让开始练习洞穴救援,他也开始去世界上更多有看洞穴的地方,澳大刊亚、西班牙、意大刊、土耳其和阿曼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对于让来说,有着丰富喀斯持溶岩地貌的中国具有浓厚的吸引力,他的第一次出国探险就是1986年在中国的贵州。之后,他还带队贵州绥阳双河洞探险。1998年,他对法国的GouffreMirolda洞(世界排若第三的深穴)的末端水潭进行了洞穴潜水挥险,使这个洞的深度纪录推进到了低于洞口1610米。
在法国,让的专业是质量顾问,负责帮助工厂改进产品质量。法国人骨子里总是有着那么一种冒险精神,在诸如无氧深潜、跑酷上都是佼佼者一样,让也是如此,他把所挣的钱都用来探险,工作几个月,然后花几个月的时间去探险,他常常搬家,一路漂泊,现在则暂时在中国站稳了脚跟。
在汶川参与搜救失事直升机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震波波及贵阳,持续一分钟的震波让身在贵阳的让震惊不已,他立刻感觉到灾难的严重性。借助贵州洞穴协会成员的身份,让得以与当地的一支救援队一起奔赴汶川地震现场,并加入到四川红十字会的救援工作当中去。因为他知道,他所学过救援和洞穴探险技术一定能够在这种困难和极端的环境下发挥作用,帮助到那里受困的人们。在搜救过程中,他最难忘的就是用洞穴探险技术和装备,协助军队找到了映秀山崖上失事的救灾直升飞机。
5月31日,这架装载了18名乘客与机组人员的救灾直升飞机因强气流和大雾坠毁在汶川映秀镇附近,当时军方派出数干搜救队员搜寻了十日,但失事地点气流复杂,搜救直升飞机无法直接降落,再加上机身本身的迷彩色,令救援工作陷入僵局。对于那次搜救,让现在谈起仍然记忆犹新:“那次搜救那架失事直升飞机的难度在于,地震将山上现有的路都毁坏了,在高山密林中,我们必须自己开路上山,在山势陡峭的地方,绳索的使用技巧变得非常实用,但我们也尽可能地减少使用绳索,因为在高海拔地区,我们不可能携带很多的绳子,当时我们那组只有4个人,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而大雾又迟迟不肯散去,我第一次走到坠机地点附近时,实际上距离不到十米,却怎么也看不见它。夜晚来临时,我们必须在人员安全和成功寻找飞机残骸之间做出抉择,于是我们决定,留下两个人在3100米处过夜,这两人没有任何露营设备,手上仅有半升水,其余的两人则下撤到营地,次日早晨取回水和食物,事后证明:我们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第二天早上云雾散去,空气变得清澈透亮,失事飞机现场清清楚楚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数日的搜救工作使得让与那些中国士兵们结下了真诚的友谊。
凤山情缘
常年在中国的时光,使得让得以参与到许多探洞项目中来,尤其是对于贵州和广西巴马凤山的开发。2011年,他帮助凤山的探洞爱好者成立了一个探洞俱乐部,目的是希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探洞的训练和探索中来,志愿者们可以到这里学习探洞的技巧并且参与新的探洞任务,一些外国的探洞者也能参与其中。正是因为俱乐部的存在,2012年,这里每个月都有探洞活动发生,超过1公里的新洞和两个天坑被开发出来,“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洞穴都开发出来用于旅游,一方面是由于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这些美丽的洞穴在大量游人纷至杏来之后也会丧失其原本的自然本质。我们会在尊重地质遗产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些新的洞穴,以促进凤山的旅游业发展,但我也同时希望,借助着这些由年轻人从事的探洞和户外活动,一种以参观天然洞穴为主的新的旅游形式能够发展起来,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探洞的热情以及探洞的魅力。对于这些经济较为贫困的喀斯特地区的人们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