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再解读
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再解读[摘要] 通过对马克思著作文本的解读,可以看出,马克思不仅从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节约的角度对技术创新作了分类,而且从自然、经济、社会、人的广阔视野出发,全面审视了技术创新的功能,论证了技术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马克思的技术创新思想进一步证明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科学原理,深刻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可变资本节约型创新;不变资本节约型创新;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B0—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2)05—0127—05
Reinterpretation of Marx’’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deas
LIU Hongyu,PENG Fuyang
(Academy of Marxism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410082,China)
Abstract:By reading Marx’’s text, we can see that Marx p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to the variable capital—saving innovations and constant capital—saving innovation. From starting of the natural, economic, social and human vision, Marx looked at the featur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monstrated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Marx’’s ideas further proved and developed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rofoundly revealed the secret of capitalist exploitation of workers, laid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Key words:Marx; variable capitalsaving innovations; constant capitalsaving innovation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一引言
马克思的技术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学界已较为系统地梳理、总结了马克思的技术创新思想。如国内著名学者关士续对马克思关于技术创新的动机、效果、过程、机制、社会条件等论述进行了整理和分析[1];任力从技术创新的主体、动力、规模等层面梳理了马克思的技术创新思想,认为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可以在马克思的技术创新思想中找到对应点[2];徐则荣从企业家创新的动机、影响创新的因素、技术创新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与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异同[3];贺立龙认为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对相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导致“生产方式变革”、“产业部门的生产力提高”的论述,实质上提供了一种资本逻辑下通过技术革命推进生产方式变革与演进,创造最大剩余价值的产业创新范式[4];夏涌、何旭东等挖掘出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大工业演进路径中所体现的技术创新思想[5]。
国外学者并没有对马克思的创新思想进行专门研究,只是在有关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的论著中提到了马克思的技术创新思想。如布劳格[6]、本恩[7]等学者将马克思的技术创新分为劳动节约型创新与资本节约型创新。印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乔杜里[8]将马克思的技术创新分成技术转移与技术进步两类。
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对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布劳格、本恩等学者忽略了马克思关于资本家进行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相关论述,违背了马克思阐述技术创新思想的初衷和立足点。乔杜里涉及的仅仅是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表面,没有对这些思想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探究。贺立龙虽然是从剩余价值生产视角来理解的,但是他把马克思丰富的技术创新思想以“产业创新”一词加以概括有失偏颇。
第二,上述研究成果都是以熊彼特创新理论为标尺,研究的侧重点也局限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这一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