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
2010年度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价、优化
a*6x^R;) ? 我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一年临床实践取得了成效存在的不足今后加以改进,完善现将总结如下:? aePhtQF ?
喘证中医治疗方法总结、分析、评价、优化
一、临床资料
喘证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呼吸困难的一种病证。喘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疾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我科在2010年1月一2010年12月共收治住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9例。其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89岁。病程8个月~40年。
二,诊断标准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喘证的诊断标准。
⑴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⑵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⑶呈桶状胸。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⑷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
?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胸廓疾病史等病史。
?⑵有咳嗽、咳痰,进行性气促的临床症状。
?⑶有肺气肿和(或)肺动脉高压的体征。
?⑷辅助检查X胸片、心电图检查有一项符合诊断标准。可予超声心电图以增加诊断可靠性。
?⑸急性加重期可有发热、血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痰培养或涂片可获得有价值的病原。具有以上1~3条加上X胸片或心电图符合诊断条件,排除其他心脏病即可作出诊断。
三、疗效评定 (依据《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2、好转:喘息及其它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未愈:主症未改善或恶化者。
四、结果
在49例喘证患者中,风寒闭肺5人,占10.2%,痰热遏肺证27人,占55.1%,痰浊阻肺证8人,占16.3%,肺肾气虚证3人6.1%,水凌心肺7人14.3%。49例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的诊断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属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或感染后咳嗽的患者。
三、疗效评定 (依据《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一)评价标准
以咳嗽症状分为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降至0分)。
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6~9分)。
有效:咳嗽症状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2~5分)。
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咳嗽症状计分: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前24小时的咳嗽症状,对照计分表进行判断及记录:总分值=日间计分+夜间计分。
计分 日间咳嗽症状 夜间咳嗽症状 0 无咳嗽 无咳嗽 1 1~2次短暂咳嗽 仅在清晨或将要入睡时咳嗽 2 2次以上短暂咳嗽 因咳嗽导致惊醒1次或早醒 3 频繁咳嗽,但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因咳嗽导致夜间频繁惊醒 4 频繁咳嗽,影响日常活动 夜间大部分时间咳嗽 5 严重咳嗽,不能进行日常活动 严重咳嗽不能入睡 四、结果
在53例患者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5人,占9.4%,慢性支气管炎45人,占84.9%,感染后咳嗽3人,占5.7%。 53例中治愈28例,占52.8%,好转22例,占41.5%,未愈3例,占5.7%。
五、分析、总结、评价及优化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证虚实。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4。同时,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方案优化:
临床中风热犯肺证使用桑菊饮加减以宣肺止咳,上焦如羽,清宣透达,热盛可加黄芩,石膏,知母。
风寒束肺证使用三拗汤加减,解表力较强,而止咳之力稍弱,所以改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以加强止咳之力。
六、难点及解决思路
急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其涉及人群面广,常年均可发生。如治疗控制不当,可发展为肺炎。反复发作者,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的发生。西医治疗以控制感染和对症疗法为主,中医多从外感咳嗽论治,对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者,则从内伤咳嗽人手。目前也根据其发病有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的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于此,如何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