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家眼科学术思想综述
中西互补取长补短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中医西医各自有其优点和不足。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观念强,这恰好是西医的弱项,西医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却不会 用现代技术来壮大自己,所以中西医互补尤显重要。李熊飞所主张的中西医互补是指在理论上融汇贯通,然后指导应用于,而不是拿一味中药和一种西药两下的凑 合。当今之世,应掌握运用现代之先进理论和检查手段,以助祖国医学诊治之不足。例如:内障眼病,泛指水轮疾病,即包括发生于瞳神及后一切组织的病变,在临 床上,这些内障眼病,除了视力改变,全身症状几乎没有,这又如何辨治?这时,我们必须通过检眼镜等,利用西医的内眼解剖名称协助诊断。例如视瞻昏渺,西医 诊断为“中浆”或“中渗”,李熊飞根据眼底检查,辨证分为3型。水肿型:眼底见视网膜新鲜渗出、水肿,治以利水消肿,方用“中浆一号”,药为:白茅根 20g,益母草20g,萹蓄15g,瞿麦15g,桂枝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该方实际为五苓散加白茅根、益母草、萹 蓄、瞿麦,以利尿通水消肿,使水湿从小便出。血郁型:眼底见视乳头充血,或黄斑区暗红,或有渗出物。此乃肝失调达,气滞血郁,雍遏目窍所致。治以行气活 血,用“中浆二号”:当归20g,红花10g,丹参30g,前仁车前子10g,淫羊藿30g,赤小豆30g,首乌30g,益母草20g。考虑此型多为水肿 转换而来,为功伐太过,而加淫羊藿、首乌,且剂量大,以扶正祛邪。肝肾不足型:眼底见视网膜色素沉着及陈旧病变,中心凹反光消失或不明显。此乃肝肾两亏, 目失濡养所致。治以补益肝肾,方用“中浆三号”:生地黄、熟地黄、黄精、石斛、玉竹、桑椹、草决明、首乌、望月砂、夜明砂。该方着重补阴,望月砂、夜明砂 为明目佳品。因此,李熊飞认为,对于一些眼底病,可以局部辨证为主,不必拘泥于悉证俱备。像上述3型,只要主症具备,根据眼底3项,即可辨证施治,而其疗 效颇佳,这也是我们中医眼科发展的一个思路,值得探索。善用寒凉不远温热李熊飞老医师常言:“自古目病多火热”。《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属火热者十,“温邪上受”是指热性病的发病特点,即病位在上,目为清窍, 居各窍之上,因而眼目为病多火热。《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热者寒之”。如病在气轮,常累肺卫,暴风客热、风栗、椒疮、金疳等,宜用桑菊银翘等清凉宣泄之 品凉散之;病在风轮,属肝胆,多在气分,如聚星障、凝脂翳、“金井蓄脓”等,宜用苦寒泻火之剂,佐以疏风清热之品,药用龙胆草、黄芩、黄连、蒲公英、生石 膏之辈。病在风轮,虽属肝胆,但也与心有关,因黄仁乃心血所营。若气营两燔,或血热妄行,如急性“瞳神紧小”及其所致的“金井蓄血”,则宜用清热凉血之 剂,药用羚羊角、生地黄、丹皮牡丹皮、栀子之类。外眼热性病后期,见局部轻度充血,患眼干涩不适,则宜用滋阴生津之品,如桑椹子、女贞子之类。李老虽善用 寒凉,但仍注重辨证,象真寒假热之眼病,红肿不甚,疼痛绵绵,羞明畏光,得温热则安,形寒肢冷,二便自调,或便稀溺清,口渴饮热,脉沉细微,苔薄白而润, 此乃陈寒涸冷之证,虽属少见,亦不容忽视,麻黄、细辛、蔓荆、藁本、羌活、防风、川芎、白芷、附子之属,势在必用。某患者慢性角膜炎,观其处方,皆龙胆泻 肝之类,李熊飞认为此乃苦寒伤正,寒邪凝滞之故,遂用四味大发散(麻黄绒、蔓荆、藳本、细辛、生姜),治之而愈。眼底病属水轮,他认为并非仅为肝肾所主, 而应为五脏所主,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别。辨证时应以八纲为纲,五脏为目,刚举则目张。如出血性眼底病,部位则有表里之分,浅层者呈火焰状,深层者呈园点状或 大片不规则状,用药则有轻重之分,治疗也有久暂之别;视网膜视炎多属肝郁化火,治宜清肝泻火;眼底渗出病变,多为寒湿阻滞,病多在脾,治宜健脾温阳,散寒 利湿;而眼底退行性病变,则以肝肾虚位主,治宜根据气血阴阳分而治之。总之,李熊飞用药,对外眼病偏用寒凉,而内眼病应为温补为主,药宜缓进,不可大剂, 同时应注意全身和局部的病情变化,随证加减,灵活变通。精察局部重视整体李熊飞老医师精于眼局部望诊,并注重眼与全身脏腑的关系。他认为眼睛虽小,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且“目者,宗脉之所聚也”,故眼睛能在 不同程度上反映机体的状况。一个合格的眼科医生,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否则,临证之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陷入盲目被动之中,甚至误诊。 1998年4月,患者王某,男,25岁,针眼反复发作年余,在本市多家医院切开排脓数次,诊断为针眼,而予清热祛风中药,皆桑菊银翘之类,点用抗生素眼药 水,治疗10d,症状无缓解,静滴青霉素、氨卞青霉素,仍效果不佳。此次复发5d,查右眼上睑内眦局部红肿,脓点不显。追问病史,患者自述多渴喜饮,小便 量多,查血糖升高,尿糖(+++),乃诊为“消渴病”,给予消渴方,数剂症减,再服针眼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