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土壤学第二章岩石风化物与土壤形成.doc

土壤学第二章岩石风化物与土壤形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学第二章岩石风化物与土壤形成

第二章 矿物岩石的风化和土壤形成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风化作用 第二节 风化产物的类型 第三节 土壤的形成 第一节 风化作用 一、风化作用 任何事物只是处于它生存的环境时才能稳定。当地表的矿物和岩石处于和它形成时的不相同的外界条件时,这种稳定性被破坏,从而发生变化,这就是风化作用。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 又叫机械崩解作用。 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 风化的结果使大岩石变成碎块,增大接触面,更利于化学风化进行。 2、化学风化 : 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 主要因素:水、二氧化碳、氧气等 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有4个: 溶解作用: 水化作用: 水解作用:矿物与含二氧化碳的水相遇,引起矿物分解并形成新矿物。 氧化作用 三、岩石风化的产物 包括三部分: 1、可溶性盐 :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等. 2、合成次生矿物:如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以及铁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3、残余的碎屑:各种难风化的矿物和岩石的碎屑。 四、矿物风化的难易 1、影响因素:外界环境条件和矿物本身的成分和结构。 2、外界条件相同时,矿物风化的相对稳定性。 由易到难顺序为:石膏,方解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粘土矿物 第二节 风化产物的类型 一、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有五种: 1、硅质风化物: 2、长石质风化物: 3、铁镁质风化物: 4、钙镁质风化物: 5、轻软岩风化物: 二、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 矿物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层,是土壤形成的母质。 根据搬运方式和沉积特点将母质分为定积母质和运积母质。 1、定积母质; 2、运积母质; 3、第四纪沉积物。 1、定积母质: 又叫残积母质,岩石就地风化而形成的产物。 2、运积母质 根据搬运的方式又细分为: (1)坡积母质: (2)洪积母质: (3)冲积母质或冲积物 (3)冲积母质或冲积物 是由经常性的水流将风化物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形成的。 特点:砾石磨圆度好,分选性好。且有明显的层理,每层中的颗粒粗细均匀。 3、第四纪沉积物 全新世是第四纪的最后一个分期,距今12000—10000年。与更新世的分界是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气候由寒变暖为标志,也称冰后期。 全新世的自然环境,和现在一样,生物几乎都是现代种。人类在全新世进入了现代人的阶段。早期为新石器文化、以后又制造陶器,再进入铜器、铁器时代,直到现在。 3、第四纪沉积物 第四纪大冰期: 在距今1400~1100万年前冰期开始,在第四纪出现了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现象。中国第四纪的冰川分为鄱阳、大姑、庐山和大理冰期。 3、第四纪沉积物 黄土:由风力搬运、堆积形成,以粉砂为主,质地均一,垂直节理显著,含有碳酸钙物质。 红土:在第四纪间冰期形成。矿物岩石强烈风化,形成了富含铁、铝的红色粘土。质地粘重,通透性差,常呈酸性反应。 冰碛物:冰川携带的物质沉积形成。 3、第四纪沉积物 红土:在第四纪间冰期形成。 矿物岩石强烈风化,形成了富含铁、铝的红色粘土。质地粘重,通透性差,常呈酸性反应。 冰碛物:冰川携带的物质沉积形成。 第三节 土壤的形成 一、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1、自然因素 母岩(母质): 是自然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植物营养的最初来源。 气候: 温度、水分起主要作用。 地形:对热量、水分以及母质进行再分配。 植被(生物):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时间:土壤随时间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第三节 土壤的形成 主要是高等绿色植物。 母质中不含植物可吸收的氮素。 固氮细菌能创造性地提供出植物能利用的氮素。低等植物在母质上缓慢生长。其残体在动物、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不断增加母质中的营养物质,植物不断进化,微生物和动物也在不断进化。 第三节 土壤的形成 最终使母质中的有机质不断积累,并合成了比较复杂的高分子物质——腐殖质。 腐殖质可以改变母质中颗粒的结构,改善母质的通透性、增加母质的保水性能,在高等生物的影响下,明显改变了母质性质,使它在肥力上得到了发展,能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最终母质发育成土壤。 有机质的积累和腐殖质的合成是土壤形成的标志。 第三节 土壤的形成 2、人为因素: 二.土壤形成的实质 是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的矛盾与统一。 苏联威廉士提出:在五大因素中生物起主要作用,认为生物产生以前,地球上仅存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 岩石风化-→搬运-→沉积-→岩石-→风化-→搬运。 生物出现后,形成了物质的生物小循环,即营养元素-→有机体-→营养元素。 第四节 土壤的形态特征 土壤形态特征是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