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批评史导言
导 言 导 言 主要内容: 1、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发展; 2、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表现形态; 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整体特征; 4、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形成原因;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发展 以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心,结合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和文学创作发展状况,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先秦——萌芽产生期 2、汉魏六朝——发展成熟期 3、唐宋金元——深入扩展期 4、明清——繁荣鼎盛期 5、近代——中西结合期 先秦-------文学理论萌芽时期 《尚书?尧典》提出“诗言志”的著名命题。 《诗经》中有些作品谈到作诗目的、动机及诗歌功用等。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 两汉时期--------文学理论发展期 人物:董仲舒、司马迁、扬雄、王充、王逸、郑玄 作品:《淮南子》、《乐记》、《毛诗序》、 《论衡》《诗谱序》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完全成熟期 曹丕、陆机、刘勰、钟嵘; 《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 唐代---------诗论和文论分流,以诗论为主 白居易、皎然、司空图等 宋代------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诗话 张戒《岁寒堂诗话》、严羽《沧浪诗话》 姜夔《白石道人诗说》等。 明代--------小说戏曲理论发展起来 李贽、徐渭、汤显祖、吕天成、王骥德 《曲藻》、《曲品》、《曲律》 清代--------全面兴盛期 王夫之、叶燮、袁枚、王士禛、沈德潜、翁方刚、刘熙载、王国维、桐城派、金圣叹、张竹坡、毛宗岗、脂砚斋、李渔等。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过程,经过了先秦两汉的萌芽孕育、魏晋南北朝的灿烂发展、唐宋金元的走向成熟和明清的总结完善四个时期,从最初文学理论产生时的文诗舞不分到辞赋的发展、独立,从正视浮靡之风到各种文体形式的完备,从初步建立理论体系到诗、词、散文、戏剧等形式的独立,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走了一条从自身摆脱附庸地位走向独立到内部不断地充实完善之路,从被动地依照规律、时代特点发展到主动地探寻文学理论内部发展规律之路,从只限于上层社会知识分子的理论探讨到民间通俗作品(戏剧小说)的兴盛,古代文学理论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并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教化与重审美,重言志与重缘情的矛盾,但整体上古代文学理论仍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强调“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同时也吸收了佛家的“悟入”、“直观”和道家“虚静”、“飘逸”、“清灵”的审美观念,在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充实和指导下,共同创建了古代文学理论的繁荣。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表现形态 由于独特的社会形态和思想文化背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尽管也有像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那样具有系统性的理论专著,但数量不多,大量的是如下几种表现形态: 1、散见于经史子书中的文论 一是先秦文史哲尚未分家时代,诸子的言论涉及文学问题。如孔子的“兴观群怨”,孟子的“知人论世”等。 一是先秦以后文史哲逐渐分离,一些大思想家、学者在探索、研究社会思潮、人文现象时,得出一些文学理论。如王充的《论衡》。 2、诗话、词话 中国古代有许多笔记体的诗话、词话,是一笔丰富的诗歌理论遗产。它们多用随谈录的形式,自由灵活,不拘一格。诗话的起源,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最早。 3、书信序跋 中国古代文论家往往也是政治家和文学家,很少有人自觉地把文论研究作为自己毕生的主要事业。因此很多文论家的思想、理论往往散见于他们的书信序跋。如唐代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理论,主要是体现于他们给朋友、门生和互相之间的书信之中。 4、小说(含戏剧)以及评点 较早运用评点形式的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他曾对《老子》、《庄子》《世说新语》及多家文集进行点评。这一形式到了明代中叶为李贽、叶昼等继承和发展,明末清初的金圣叹评《水浒》、《西厢》等,达到高峰。其后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以及胭脂斋的《红楼梦》评点,均取得重大成就。 5、散见于诗、词、小说、戏剧、经传训诂、艺人谚语中的文论 如民间流传的艺人谚语“先学无情后学戏”、“一招鲜,吃遍天” (强调艺术创新的理论意蕴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有些作家并不直接著书立说阐述其创作宗旨和理论主张,而是通过作品的人物之口体现出来。如《红楼梦》五十四回贾母对历来才子佳人小说戏剧的讥贬,四十二回薛宝钗论画,还有黛玉教香菱学诗的议论,等等,都包含作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注册会计师-会计-突击强化题-第4章-无形资产.docx VIP
- 大学创新英语综合教程1课后习题答案.pdf
- 注册会计师-会计-突击强化题-第3章-固定资产.docx VIP
- 注册会计师-会计-突击强化题-第2章-存货.docx VIP
- 女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pptx
- 标准锥齿轮有关参数计算公式及示例.xls VIP
- 桐乡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2018版).docx VIP
- 2025年注册会计师《会计》章节练习题精选(带答案解析).doc VIP
- 土石坝平面布置图识读水利工程图识读与绘制.pptx VIP
- 2025年全国工程监理行业知识竞赛题库-GB55030-2022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