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棒线材轧制常见堆钢事故及处理措施.docx

棒线材轧制常见堆钢事故及处理措施.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棒线材轧制常见堆钢事故及处理措施

棒线材轧制常见堆钢事故及处理措施一、粗中轧区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1、轧件咬入后机架间堆钢?故障原因:(1)轧制速度、轧辊直径设定不正确;换辊(槽)后张力设定过小。(2)钢温波动太大。(3)轧辊突然断裂。(4)由于电控系统原因引起某架轧机的电机突然升速或降速。 ? ??处理措施:(1)准确设定轧制速度、辊径和张力。(2)保温待轧,通知加热炉看火工。(3)更换断辊。(4)检查电气系统。?2、轧件头部在机架咬入时堆钢?故障原因:(1)轧件尺寸不符合要求。(2)轧槽中有异物或打滑。(3)导卫安装不良、磨损严重或导卫中夹有氧化铁皮等异物。(4)坯料内部存在分层、夹杂或冶废等缺陷引起的轧件“劈头”。(5)上、下辊径不同、磨损不均匀或不同步造成的轧件头部弯曲。(6)头部钢温过低造成的咬入困难或头部开裂。(7)轧机机架刚性不好,轧制过程中存在跑偏现象。(8)坯料“脱方”严重。(9)轧件出粗轧机架后翘头导致不能顺利咬入下架次或头部冲导卫,简单来说就是翘头。?处理措施:(1)对轧机辊缝作适当调整。(2)检查、清理或打磨轧槽。(3)检查、清理、调整或更换导卫。(4)认真检查坯料。(5)检查传动部件间隙或更换轧辊。(6)改善出钢条件。(7)对轧机机架进行加固;检查锁紧缸的工作状态。(8)杜绝不合格钢坯入炉。(9)认真检查前一架次进口导卫是否松动,导卫松动使轧件咬入箱型孔后受到进口导卫的压力,使轧件下部受压较大,导致下部延伸变大而造成翘头,最终未能顺利咬入轧机而堆钢。?3、轧件卡在机架内造成堆钢?故障原因:(1)由于钢温过低或轧制速度过高而引起电机过载跳闸。(2)发生设备或安全事故时紧急停车。??处理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处理。?二、预精轧区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1、机架间堆钢?故障原因:(1)辊径、辊缝设定错误。(2)导卫安装不准确,导卫被堵塞或被冲掉。(3)粗、中轧张力过大,轧件在预精轧“甩尾”。(4)轧机或辊箱轴承烧,导致次架次料型变化。(5)压下装置自锁性能坏,在轧制时因振动,料型产生变化。?处理措施:(1)重新设定辊径、辊缝。(2)检查、更换并认真调整对中导卫。(3)控制来料尺寸。(4)消除张力。(5)维护人员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设备。2、预精轧自动停车?故障原因:(1)润滑系统故障。(2)电机跳闸。?处理措施:(1)检查润滑系统。(2)电气检查。?三、精轧区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1、精轧后堆钢箱内堆钢??故障原因:(1)精轧后导槽内留有异物;导槽磨损严重;精轧末架进口导卫问题。(2)精轧机组与双模块机组速度不匹配。(3)精轧机水箱调整过大,造成水阻力大或水箱内有残留水。(4)吐丝管磨损严重。(5)精轧机辊径输入或机架选择错误,导致精轧机速度实际与反馈差距大,与吐丝机之间速度不匹配。?处理措施:(1)检查、清理导槽和导卫。(2)正确调整堆拉关系。(3)根据钢在堆钢箱后的抖动情况,均匀稳定开水箱。(4)更换吐丝管。(5)确认精轧机辊径。?2、精轧或双模块内机架堆钢??故障原因:(1)导卫夹铁堵塞、安装不好、滚动导卫坏;轧件冲出口。(2)配辊错误;辊缝设定有误。(3)轧件头部有缺陷。(4)前面机组有张力,在精轧机内留尾。处理措施:(1)检查、更换导卫。(2)重新配辊、设定辊缝。(3)把飞剪切头切尾加长。(4)控制来料尺寸。?3、飞剪处堆钢?故障原因:(1)切头(尾)过长而卡在导槽内。(2)剪刃、转辙器磨损,变形或位置不正确。(3)未剪断、不切头或切弯头影响咬入。(4)中途飞剪误动作,剪切失控。?处理措施:(1)重新设定切头(尾)长度和张力。(2)检查剪刃和飞剪前、后导槽。(3)重新设定飞剪超前系数。(4)检查光电管、热检及电源信号。?4、 活套处堆钢?故障原因:(1)活套动作时间不正确;(2)套量过大或速度设定不正确;活套起套辊固定不牢固或轧件导向板磨损严重。(3)活套扫描器故障或前面热检信号被挡。(4)冷却水过多或水雾过大影响检测效果。(5)活套因电气或机械问题突然落套。?处理措施:(1)重新设定参数。(2)更换相关备件。(3)检查以上相关设备及其动作。(4)在热检信号合适位置加挡板、加风扇。(5)电气人员或机械人员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设备。?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