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二三《民俗还是迷信》
民俗还是迷信
----对现在农村丧葬情况的调查报告
二(1)班 周末 指导教师 张二三
一.选题目的
近一段时间,班上有许多同学因家中爷爷奶奶过世请假回去参加葬礼,一去就是两三天,回来之后精神不振,哈欠连天。听同学讲,家里为此花去了很多钱。
封建迷信一直是困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从贫穷走向了富裕,得益于党的政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绝不是求神拜佛得到的成果.虽然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乡村教育得到普及,但是封建制度在我国历史过于悠久,其影响力在农村不可忽视,甚至在文化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城镇也出现了封建迷信的踪迹(有一部分从农村走出去的人将老父母接到城镇,一些做生意的也在讲迷信),而且封建迷信在近些年还借助科学的外衣重新有所抬头,这对社会文明是阻碍也是危害.
同时,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丧葬费用也越来越多,这与国家创建节约型社会宗旨相违背,攀比之风一旦形成对社会风气也有极大影响.唤醒人们信科学,破迷信,树立良好的乡风民风,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活动过程
针对这些现象,我产生了对现在农村丧葬情况作一次调查的想法,并邀请了几位同学跟我配合,和老师讲了我的想法后,老师很支持我,老师说他也有心想通过这次调查让我们亲身感受旧习俗的弊端,并给我们分配了任务:
1.采访组: 李珊,周佳等
资料组:陈立,胡明等
整理资料:周末
2.活动内容:
(1) 采访家中长辈对丧葬习俗的想法
(2) 丧葬习俗有哪些步骤和消费
(3) 绘制统计表进行分析
(4) 查找相关资料
三.活动结果
(一) 迷信的目的和形式
消灾降福
主要表现形式有:求神拜佛,烧香磕头,驱魔赶鬼等,希望借由这些方式来为自己,为亲人消灾解难,化凶为吉,带来福运.如:年关将近的时候村里祈福仪式,抬着菩萨挨家挨户去凶送福,在门上贴清洁太平的符.小孩如果小时候身体毛病多十二岁以前都可以“斩关”,斩过关了,戴锁戴圈,身体就可以好了,不过十二岁之后又要“脱关”,圈锁又要去掉;上车湾镇祖师庙“出入平安”的符咒很紧俏的,学生自行车上都绑着。
心理安慰
其突出表现在做道场,请法师对死者超度,悼念,追悔对死者生前照顾的不周. 企图通过迷信活动来弥补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求得心灵上的安慰。祭日周年,重大节气给死者烧包袱,房子,纸钱,过年过节“叫饭”;向”灵姑”询问死者在地府生活情况,如现在柘木镇天育的一个每天接待上百人。
(3)预测未来
企图通过神明了解今后运程,发展方向,未知凶险,便于避灾躲祸,消灾解难.如经常在车站出没的测字抽签的,请风水先生看风水的,瞎子算命;青年婚娶要算“八字”等。
(二) 现在农村丧葬的方式
(1) 接道士开道场拜唱
(2) 接和尚开法场做法
(3) 基督教吟唱仪式
(4) 开追悼会
(三) 对现在丧葬方式的看法
同学们回家后各自询问了该村的几位长辈,收集了一些人的想法。下面是几种典型说法:
尺八镇陶市村的孙爷爷(79岁):确信有鬼神的存在,并举出了一些很巧合很诡异的事情,像:托梦。孙子不好几天,医院打了几天针没效,后来给老老爷烧了一些纸钱,孙子好了 。孙爷爷明确表示死后一定要办丧事,热闹点,体面点。
桥市镇卢奶奶(58岁):从去年开始信耶稣基督了,信耶稣不能烧香,烧纸钱,其他的都可以,办理后事只能请基督教来祷告,颂别;
朱河镇迎接村常爷爷(61岁):对鬼神的态度是信则有,不信则无,丧事是一定要办的,本着为儿孙省钱的思想可以办简朴点;
朱河镇李沟村的李叔叔(45岁):对鬼神的态度没老人那么清晰,说得很含糊,但办丧事是一定的,不攀比,听老人的;
朱河镇一居委会王爷爷(57):不信鬼神,准备开个追悼会算了,不晓得儿孙会怎么做。
(四)查找资料:丧葬习惯由来已久,是一种习俗
红白喜事历来都是农民自己的事,农民可以被这种“落叶归根”的仪式和习俗所牵制在一生耕作的土地上,寻找自己出生时的根基。作为古老的仪式之一,这也是农民最大程度的集体活动之一。死去的人可以得到子孙的祭祀,灵魂得到安稳。活着的后代也可以感到祖先存在的意义,祭祀祖先的行为也起到维持家族体系的作用,仪式的过程亦增强了村庄认同感。随着村落历史的延续,丧葬仪式从来没有中断过,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地方性规范,恰是因为这种规范的存在,老人才生活的更加有意义,村庄也才更富有生命力。村民更多想到生前可以努力延续家族的生命力,死后也有一个可以安居之所。老人生前没有过上好日子,过世后子女要让老人安心、知道老人的生命的意义仍然在延续,于是棺材和老人寿衣这些必备的仪式道具要显示老人体面。有些子女在老人生前可能不是很孝顺,老人照顾他们的面子,平时也不会向外人说起,等到自己死后后续子女会知道自己错误,至少在办事上会有面子,老人也就得到安慰了。
整个仪式的程序变化不是很大,仪式的细节上略有改变,理性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