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弯曲内力——材料力学
二、微分关系的应用---作Q 图和 M 图(用于定形) 2、q(x) = c: 1、 q(x) = 0: Q 图: M图: Q 图: M图: 3、集中力P作用,Q图突变;力偶Mo作用, M图突变。 例题7-5试画出梁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确定约束力 根据梁的整体平衡,由 求得A、B 二处的约束力 2.确定控制面 由于AB段上作用有连续分布载荷,故A、B两个截面为控制面,约束力FBy右侧的截面,以及集中力qa左侧的截面,也都是控制面。 目录 q B A a 2a RB RC qa C (+) (-) Q x O M x 目录 q B A a 2a RB RC qa C (-) (+) X=Q/q=1.5a 截面的弯矩可以等于该截面左侧剪力图面积代数和(或右侧剪力图面积代数和的负数) X=Q/q=0.5a B A 1.5m 1.5m 1.5m VA VB 1kN.m 2kN 例题5-6 简支梁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示。 试画出其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确定约束力 求得A、B 二处的约束力 VA=0.89 kN , VB=1.11 kN 根据力矩平衡方程 2.确定控制面 在集中力和集中力偶作用处的两侧截面以及支座反力内侧截面均为控制面。即A、C、D、E、F、B截面。 E D C F 目录 (+) (-) B A 1.5m 1.5m 1.5m FAY FBY 1kN.m 2kN E D C F M x O 3.建立坐标系 建立 Q-x 和 M-x 坐标系 5.根据微分关系连图线 4.应用截面法确定控制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值,并将其标在 Q- x和 M-x 坐标系中。 0.89 1.11 1.335 1.67 (-) (-) 0.335 x Q O 0.89 kN= =1.11 kN 目录 控制点:端点、分段点(外力变化点)和驻点(极值点)等。 三、简易法作内力图: 利用微分关系定形,利用特殊点的内力值来定值 利用积分关系定值 基本步骤: 1、确定梁上所有外力(求支座反力); 2、分段 3、利用微分规律判断梁各段内力图的形状; 4、确定控制点内力的数值大小及正负; 5、画内力图。 利用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间积分关系定值 梁上任意两截面的剪力差等于两截面间载荷图所包围的面积 梁上任意两截面的弯矩差等于两截面间剪力图所包围的面积 积分关系: [例] 用简易作图法画下列各图示梁的内力图。 左端点:剪力图有突变,突变值 等于集中力的大小。 右端点:弯矩图有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偶的大小。 qa – x a a qa q 解:1、确定支反力(可省略) AB: BC: 2、画内力图 Fy m , ; q 0, ; M qa2 (Fs 0,所以M图向负方向斜 (q 0, 所以Fs图向正方向斜) ( 积分关系FsB=FsA+0) MC= MB+(-1/2qa a)=-qa2 –1/2 qa2 MB= MA+(-qa a)=0-qa2 ) [例] 画组合梁的剪力与弯矩图 组合梁,需拆开,以分析梁的受力 1. 受力分析 特点:铰链传力不传力偶矩,与铰相连的两横截面上, M = 0 , FS 不一定为零 2. 画 FS 图 -水平直线 3. 画 M 图 -直线 M Fa/2 -Fa/2 3Fa/2 四、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 平面刚架:轴线由同一平面折线组成的刚架。 特点:刚架各杆横截面上的内力有:Fs、M、FN。 1、刚架 用刚性接头连接的杆系结构 刚性接头的特点: ? 约束-限制相连杆端截面间的相对线位移与角位移 ? 受力-既可传力,也可传递力偶矩 2、平面刚架内力图规定: 弯矩图:画在各杆的受拉一侧,不注明正、负号。 剪力图及轴力图:可画在刚架轴线的任一侧,但须注明 正、负号。 3、平面曲杆:轴线为一条平面曲线的杆件。 4、平面曲杆内力图规定: 弯矩图:使轴线曲率增加的弯矩规定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要求画在曲杆轴线的法线方向,且在曲杆受拉的一侧。 剪力图及轴力图:与平面刚架相同。 内力分析 1. 外力分析 2. 建立内力方程 BC 段: AB 段: 3. 画内力图 弯矩图画法: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