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考试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工作导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工作核心理念(本质)—助人自助 二、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三、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1、社会工作者 2、受助者 3、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4、助人活动 四、社会工作面对的两类社会问题 1.结构性或制度性的问题 2.社会性的问题 五、社会工作的功能 2、对社会的功能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 2、对社会的功能 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 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 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提供物质帮助 给予心理支持 促进能力发展 维护合法权益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人道主义价值观——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与发展最直接的思想渊源。 二、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 1、影响:(意义):教材30页【重点内容】 ⑴ 开创了国家以立法形式救济贫民的先河,明确了政府和社会有济贫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济贫法》的实施,要求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以确定帮助对象,这需要专人和专门的工作方法进行,由此,现代社会工作的雏形形成。 而且济贫法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设了一个合法性前提,使社会工作专业的诞生有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⑵ 政府首次以立法的方式对全国的贫民实施生活救济制度,首次以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这既是一个救助原则又是一个救助理念。 ⑶ 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来说,最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她确定由专人从事济贫救助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救助人员的专门化视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 ⑷ 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⑸ 《济贫法》的特点是实施分类救助,分别对有工作能力、无工作能力、无依儿童给予不同安排,社会工作的类型化方式由此提出。(补充教材) 总之济贫法对现代社会工作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2、缺陷:【重点内容】 1、可能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 2、对贫民的自尊心注意不足; 3、干涉了贫民谋生的自由。 三、德国的救济制度——汉堡制 爱尔伯福制 1、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影响及评价 消极救助→积极预防 注重案主个别需求,给予个别化服务 区域责任→社区工作雏形 有效率的行政组织 问题:贫困人口增多、贫民到处迁移、管理不易。 四、亨利·索里牧师1869年在英国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 五、COS对社会工作发展的贡献(评价) 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有重要贡献:友善访问员在会社中的实践,一方面为社会工作的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还促进了社会工作者的专门化进程,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基础。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促进了社会个案工作这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产生 (2)为社区组织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运用同一的理念协调组织慈善救济事业,为形成具有共同价值体系的统一概念范畴的社会工作专业体系创造了条件。 六、睦邻组织运动 1、睦邻组织运动的发端:英国牧师巴涅特夫妇 1884年在伦敦东区设立汤因比馆 2、睦邻运动的精神:“小区中的所有事物都应该要分享 ” 3、睦邻运动的贡献和意义 ⑴ 首创了以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工作及服务机构; ⑵ 开创了社会工作与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的先河; ⑶ 注重开发、利用和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以推动社区计划的实施; ⑷ 注重居民的社区参与精神的培养; ⑸ 将无私奉献的社区活动与社会工作结合起来,并置于社区工作机构(社区中心)的指导之下。 七、社会工作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 第一,20世纪上半叶,中华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开始在我国出现。 首先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其次是社会工作实践 ① “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 晏阳初 ②微观社会工作实务方面 ③社会政策、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 再次,私人慈善事业的发展: 张 蹇 1921年建立了第一座养老院 熊希龄 1920年开办香山慈幼院 第二,1949年以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形成阶段。 第三,改革以来的中国社会工作(转型期) 八、总结 立法、法案(英国) 1601 济贫法 1834 新济贫法 背景 封建制度崩溃 贫民日益增多 工业革命发生后,资产阶级掌权 贫民—道德有问题、多余人口 做法 地方为单位(教区) 抽济贫税 贫民分三类(有/无工作能力、失依儿童) 采取院内救济(习艺所) 工作所得低 不当处理贫民家庭关系(全家进去,但夫妻分开,小孩分开) 影响 承认政府有救济责任,建立社会救助基本框架 问题 贫民依赖心理 无自尊,干涉自由 群众运动兴起 习艺所—穷人家的巴士底狱 政策(德国) 1788 汉堡制 1852 爱尔伯福制 背景 贫民增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