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漫谈-讲座
使用矛盾矩阵步骤 1找出问题的矛盾是由那些相互作用的工程参数所引起的 2.在表中纵向轴找出欲改善的参数。 3.在表中横向轴找出产生恶化的参数。 4.利用矩阵找出这两相互矛盾交叉方格 5.依照号码找出提示的发明原理具体内容 6. 运用想象和类比找出原先问题可能有效之解决途径 4、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 物理矛盾的主要体现: 1、系统或关键子系统必须存在,又不能存在。 2、系统或关键子系统必须具有性能F,同时又必须具有相反的性能-F 3、系统或关键子系统必须处于状态S及与其相反的状态-S。 4、系统或关键子系统不能随时间变化,又要随时间变化 物理矛盾的具体化 类别 物理矛盾 几何类 长与短 对称与不对称 平行与交差 厚与薄 圆与非圆 锋利与钝 窄与宽 水平与垂直 材料及能量类 多与少 密度大与小 导热率高与低 温度高与低 时间长与短 黏度高与低 功率大与小 摩擦大与小 功能类 喷射与堵塞 推与拉 冷与热 快与慢 运动与静止 强与弱 软与硬 成本高与低 分离原理 1、空间分离原理: 将矛盾双方在不同的空间上分离开来,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或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 应用实例:计算机的硬件互斥 分离原理 2、时间分离原理: 将矛盾双方在不同的时间段分离开来,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或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 应用实例:计算机的软件互斥,操作系统进程调度 串行通信 分离原理 3、条件分离原理: 将矛盾双方在不同的条件下分离开来,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或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 不同的性要求作用条件不同 应用实例:汽车安全带 记忆金属过流保护继电器 分离原理 4、系统级别分离原理: 将同一参数的不同要求在不同的系统级别上实现,即将矛盾双方在不同的实现层次分离开来,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或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 应用实例:计算机的并发进程的优先级调度。 在4大分离原理总结出来之前阿奇舒勒提出了更为具体的11中分离方法 分离原理与发明原理的综合运用 空间分离原理 发明原理1、分割原理 发明原理2、抽取原理 发明原理3、局部质量原理 发明原理4、增加不对称原理 发明原理7、嵌套原理 发明原理13、反向作用原理 发明原理17、空间维数变化原理 发明原理24、借助中介物原理 发明原理26、复制原理 发明原理30、柔性壳体或薄膜原理 分离原理与发明原理的综合运用 时间分离原理 发明原理9、预先反作用原理 发明原理10、预先作用原理 发明原理11、事先防范原理 发明原理15、动态特性原理 发明原理16、未达到或过度作用原理 发明原理18、机械振动原理 发明原理19、周期性作用原理 发明原理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理 发明原理21、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原理 发明原理29、气压或液压结构原理 发明原理34、抛弃或再生原理 发明原理37、热膨胀原理 分离原理与发明原理的综合运用 条件分离原理 发明原理1、分割原理 发明原理5、组合原理 发明原理6、多用性原理 发明原理7、嵌套原理 发明原理8、重量补偿原理 发明原理13、反向作用原理 发明原理14、曲面化原理 发明原理22、变害为利原理 发明原理23、反馈原理 发明原理25、自服务原理 发明原理27、廉价替代品原理 发明原理33、匀质性原理 发明原理35、物理或化学参数 改变原理 分离原理与发明原理的综合运用 发明原理12、等势原理 发明原理28、机械系统替代原理 发明原理31、多空材料原理 发明原理32、颜色改变原理 发明原理36、相变原理 发明原理38、强氧化剂原理 发明原理39、惰性环境原理 发明原理40、复合材料原理 系统级别分离原理 物场模型的表示方法 一个完整的模型包含两个物质与一个场 由数学家乌斯宾斯基提出用一个三角形表示。 一个简单的创新问题可塑造成由两个物质与一个场的三角型模型。 场 工具物质 对象物质 S2 F S1 S2与S1之间的连线的涵义: 实线表示完成有用功能,箭头表示作用方向(通常都是由S2指向S1) 虚线代表具有有用功能,但效应不足, 如果在物场模型中出现了虚线、波浪线的连线,代表这系统需要进行向创新完善模型物场转换 波浪线代表产生了有害的功能, 表示系统模型的转换 过度的作用 波浪线代表产生了有害的功能, 有害的、完整物场模型 有害的、完整物场模型是指组成物场模型的三个元素完备,但却是产生了的有害作用,或是在产生了有用作用的同时产生了有害作用。这种有害作用可能是由S2引起的,如a,也可能是由S1引起的,如图b。 S2 F S1 S2 F S1 (b) (a) 消除有害作用的方法 对凡是产生了有害作用的系统,必须保留或进一步扩大有用作用;对有害作用,必须设法予以消除。 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如果S1和S2两个物质间不要求紧密相邻,则利用引入第3个物质S3的方法来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