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鞅到韩非—法家管理思想兴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商鞅到韩非—法家管理思想兴起

从商鞅到韩非—法家管理思想兴起 从商鞅到韩非—法家管理思想的兴起 先秦诸子中,法家的管理思想较为独特。它来源于诸子百家的争鸣,同儒、道、墨、名、农、纵横诸家都有关联,突出实用性和功利性。秦从变法到统一再到覆亡,就是法家思想的完整实践。法家以富国强兵为使命,其管理思想主张国家至上,立足于国和民的对立,以挤压社会作为国家崛起的代价,排除管理中的情感因素,可以把它看作古代的制度学派。在追求富强的方式上,法家主张统一思想,废私立公,弱民强国,君主独断。在具体管理技术上,法家在法术势的配合、奖惩的逻辑、驾驭臣下的手段等方面有行之有效的举措,不乏深刻犀利的洞见。法家管理思想中组织强大化、目标单一化、成员蚁族化的设计,具有高度的诱惑力,同时也构成了忽视教化、追求短期效应、排斥多元价值、把组织成员工具化的种种陷阱。从古到今,法家的管理思想在整体思路上被后人扬弃,但在具体管理方法和技能上则因其实用性而一直被人们所重视。   战国法家的谱系   法家在战国时期曾经十分风光,显赫一时。秦始皇振长策而驭宇内,灭六国而成一统,全靠法家的治国之术。在管理思想史上,法家同先秦其他各家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一定意义上,法家就是中国古代的制度学派。司马谈《论六家要指》称:“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汉书·艺文志》概括道:“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法家出于理官(周朝的法官)并不可靠,而他们兴起于三晋、成就于秦国则千真万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申不害、商鞅、慎到、韩非、李斯等人。   人们一般认为,法家同儒家是对立的。但最初的法家,却是从儒家学派中分化出来的。细究起来,早在春秋时期,子产治理郑国的手段,就有一些法家的踪影。而正是这位子产,曾经得到孔子的高度肯定,可见儒法两家并非水火不容。学界公认战国法家的始祖是魏国的李悝,而这位法家的创始人,恰恰是孔门高足子夏(名卜商)的弟子。《汉书·艺文志》中,有《李克》七篇列入儒家,又有《李子》三十二篇列入法家。学界多数人(如钱穆、章太炎等)认为,李克就是李悝。可见,李悝和儒家有很深的关系。大体上,儒家在孔子以后,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内圣”,一个是“外王”。内圣由曾参、颜渊等人引领风骚,而外王则由子贡、子夏等人发扬光大。儒家的《诗》、《易》、《礼》、《春秋》之传,都同子夏有关。孔子去世后,子夏长期在西河讲学,魏文侯、李悝、段干木、田子方、吴起都是他的学生。所以,说儒家是法家的学术来源之一并不为过。后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也曾师从于儒者荀子。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具有同源性,掌握这一角度,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法家思想的内涵。   商鞅的师承不明,仅仅知道他“好刑名之学”。人们一般都了解商鞅在法制方面的主张,然而,对商鞅思想的复杂性似乎关注不够。商鞅在入秦时,先给秦孝公讲帝道、王道,最后才讲霸道。从商鞅所讲的内容来看,他的思想不是单纯的法家,只是因为他在秦国变法期间厉行法治而出了名,从而掩盖了他思想中的其他成分。商鞅有一个门客尸佼,是那种亦师亦友的角色,从尸佼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思想中的某些端倪来。尸佼所作的《尸子》一书,按照刘向的评价,“尸子非先王之法,不循孔氏之道”,似乎同儒家完全背离。钱穆也说:“尸子之学,固当和李悝、吴起、商鞅一脉耳。”而传至今日的《尸子》辑本,既谈论仁义道德,又谈论法治刑名,对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视一点也不亚于对法家制度理念、名家逻辑推论的重视,所以,《汉书·艺文志》把《尸子》列入杂家。另外,以军事思想著称的尉缭,也被《汉书》列入杂家,他曾“为商君学”(刘向语)。由此可见,商鞅之学具有杂家色彩。   慎到的思想渊源,明显来自于道家。“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现存《慎子》一书,尽管有大量佚失,但还可以看出主要内容并不是道家学说,而是法家理论。曾经在韩国为相的申不害也同慎到类似,至于韩非,更是从黄老之学中为法家理论寻找根据。可以说,慎到、申不害和韩非,都表现出道家向法家的过渡。尤其是稷下学宫,是黄老之学向法家思想发展的大本营。本栏目上期文章已经陈说了这一史实,不再赘述。而所有的法家人物,在涉及到实务策略时,又往往采纳纵横家的言说之术和名辩家的思维逻辑。   总之,法家思想在学术渊源上,既有儒家的礼治和外王倾向,又有杂家的思想影响和扩展,还有道家的理论向现实的引申,以及纵横家、名辩家的论证方式。在一定意义上,法家思想体现了古代管理中追求实用而跨学科跨学派的现象。法家从一开始就用功利眼光来取舍学术,所以才自成一家。如果说,儒家管理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