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及张良君臣相处之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邦及张良君臣相处之道

刘邦及张良君臣相处之道 我们都知道,在汉高祖刘邦的心目中,所谓的“兴汉三杰”即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中,居功至伟的张良毫无疑问的应该位居首位。后来韩信被诛,萧何坐牢,只有张良的结局是最好的。 此后,张良便日渐成为中国所有文人羡慕的第一偶像。这中间,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话:诸葛亮出场前,江湖流传其自比管仲、乐毅,但水镜先生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时却认为,诸葛亮的自比并不恰当。于是乎,刘备、关羽、张飞等人揣测是不是诸葛亮把自己比高了,谁知水镜先生却说是比低了,应另拟两个人才更恰当——这两个人是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和兴汉四百年的张良。 由此可见,在水镜先生心目中——其实是在包括《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内的所有的中国文人心目中,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被称为“杰出人才”的,只有姜子牙和张良两人而已;而其的人——帝王将相也好,才子佳人也罢——通通只能被称为“人才”而非“杰出人才”。 问题在于:张良这“杰出人才”是如何练就的呢?回顾张良的一生,一定会给我们后人很多启发。还是让我们从历史中找寻答案吧。 细读《史记》便可知道,张良和众不同的第一点便是他的出身。这一点,正如清代学者赵翼所说的那样:“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则张苍,秦御史。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主吏掾;曹参,狱掾;任敖,狱吏;周苛,泗水卒史;傅宽,魏骑将;申屠嘉,材官。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吹箫给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輓车者。” 在这里,赵翼把汉初诸臣的出身自高而低分为了五类,而张良的出身最为高贵。也正因如此,鹤立鸡群的张良才赢得了刘邦的敬佩: 观遍《史记》和《汉书》,您都可以看得出来,作为大汉开国皇帝的刘邦,是不怎么尊重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这些开国元勋的——其基本的证据便是,无论是在称帝之前,还是在称帝之后,刘邦对于他的这些属下,不管你是萧何一类的文臣也好,韩信一类的武将也罢,人家一直都是泗水亭长时留下的规矩:直呼其名。 只有唯一的一个例外。这个唯一的一个例外便是贵族出身的张良。无论是在称帝之前,还是在称帝之后,对于张良,刘邦一直是令当时所有的人都羡慕不已的表现出特别的亲近和尊重的“子房”这样的一个字而不名的称呼。不但刘邦如此,就是那个被后世诸人认为是黑了心的吕后,对于张良,也是发自内心的毕恭毕敬。 现在的问题在于:贵族出身的张良,到底有什么非常人之处,可以赢得刘邦如此的尊重呢?咱们还是下次再说。 上一讲,我们谈到了张良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的地位的时候说到:贵族出身的张良不但赢得了汉高祖刘邦一生的尊重,而且也赢得了被后世诸人认为是黑了心的吕后一生的尊重。当然,作为刘邦对手的项羽,也是异乎寻常的尊重张良。 问题在于:难道真的就因为这张良是贵族出身,就能够赢得所有人的尊重不成么?答案远非“贵族出身”这四个字那么简单。 和平民不同的,首先是贵族的生活。这在张良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您看,张良在《史记·留侯世家》中一出场,便表现出了他的和众不同:“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这里,司马迁给我们交代了三件事情:一是张良的祖父和父亲五世相韩;二是张良一直没有在韩国做官;三是张良在家国先后遭到不幸(家门不幸:弟死;国家不幸:韩亡于秦)之后,舍小家(弟死不葬)为国家(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五世相韩和舍小家为国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理解。问题在于这第二件事: 张良的父亲死于韩悼惠王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50年,根据前后文我们知道,因为张良还有个比他小的弟弟,故而张良至少应该出生在公元252年之前。如此,当韩亡于秦的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张良至少应该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有为青年了。这里,就出了个问题:在这二十多年间,张良干过什么事呢?任何史书上都没有记载。 不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的前后文,我们便可以猜测到张良此前的生活:一是习武,二是读书。而已而已。 因为习武,才有了酷爱交友的张良;因为习武,才有了舍小家为国家的张良;因为习武,才有了博狼沙中狙击秦始皇的壮举;因为习武,才有了知武之不足的张良。至此,我们便知道,此时的张良已经知道,为韩国报仇,可不是他一个人能完成得了的使命——换句话说,此时的张良,深深的知道,为韩国报仇,必须要有诸多的帮手才行。 因为读书,张良便掌握了诸多治国理家之道;因为读书,张良便掌握了诸多君臣相处之道;因为读书,张良便掌握了诸多文韬武略之道;因为读书,张良便掌握了诸多王朝更替之道。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张良的和众不同之处;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留城一见面,立即“以《太公兵法》”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