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规鱼苗培育技术要点及培育期间常见病害处理
常规鱼苗培育技术要点及培育期间常见病害处理
进入春夏之际,是各地的催产、孵化、鱼苗培育的黄金时期,每次到塘头池边跟渔民兄弟们谈起生产,他们总抱怨着养殖的鱼苗病害多、成活率低、不耐运输等问题。规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培育池选择、清塘消毒、开口饵料、鱼苗质量、放养密度、投喂不当、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根据笔者多年的养殖经验,下面把鱼苗培育中的技术关键及培育期间常见病害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借鉴。
1 鱼苗培育技术关键
1.1 鱼苗池的选择
鱼苗培育池要求池埂坚实无渗漏,池底平坦,淤泥少,无杂草,水源方便,进排水设施独立完善,水深1.5m左右;鱼苗池最好长方形、东西向,面积在1000~3000m2之间最好,过大易起风浪,过小温度变化快,都会影响成活率。
1.2 鱼苗池清整消毒
在鱼苗在下塘前1个月,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污物,让太阳曝晒自然杀菌;在鱼苗下塘前10 d,每667m2用生石灰80~100kg,水深20~25cm清塘消毒,第二天用草绳或耙子搅匀生石灰,彻底杀死病菌和有害生物;在鱼苗下塘前5d,注水至50~60cm深,进水口要用60目网绢过滤,以防野杂鱼和鱼卵等有害生物进入。
1.3 培育基础饵料
在鱼苗下塘前4~5d,培育鱼苗的开口生物饵料是最佳时间,具体的做法是:每667m2施放用EM菌发酵后的粪肥100~120kg或每667m2堆放新割的艾草120~150kg,也可每亩施入生物肥5~8kg;以后根据水的肥度,每隔3~4d补施一定量的肥料,确保鱼苗池一直有丰富的生物饵料。若培育的是青、草、鳊鱼苗,施肥量可适当减少。
1.4 优质鱼苗的选择
繁殖鱼苗的鱼妈妈培育的不好或近亲繁殖的鱼宝宝,由于先天条件不足,畸形多,生命力差,成活率低,且大小不均匀。所以,选购鱼苗应到正规的鱼苗生产厂家,因其繁殖的亲本经过选育、孵化条件好,催产经验丰富、操作细致;优质鱼苗标准:大小均匀,群体色素相同,无畸形苗;鱼苗舀在磁盘中用手指搅成漩涡后,能顺盘边逆水游行为优;倒掉水后,鱼苗在盘底剧烈挣扎,头尾呈圆圈状为优。
1.5 鱼苗下塘前的准备
鱼苗下塘前要用密眼网对培育池进行拉网1~2次,彻底清除野杂鱼、蛙卵、蝌蚪、杂草、昆虫等敌害生物;在鱼苗下塘前,要在池内放置小网箱放入少量鱼苗对池水进行“试水”,6~8h后观察无异常后即可放苗。在放苗前,最好用抗应激制剂全池泼洒,给鱼苗创造一个舒适的新环境。
1.6 鱼苗的放养与密度
鱼苗的放养要选择在晴天进行,因晴天水温高,鱼苗活动能力强,觅食多,有利于生长,雨天水温低,氧气含量低,鱼苗会集群于浅水处抢水而消耗体力,影响觅食,容易导致死亡;放苗应在上风口,水深的地方放苗。鱼苗放养最好单池同批,单一品种,不宜混养;放养密度一般为:四大家鱼苗20~30万尾/667m2,鲤、鲫、鳊鱼苗15~20万尾/667m2,鲌、鲴、鱤等名优鱼苗10~15万尾/667m2。
1.7 饲料的科学投喂
鱼苗的饲喂以投食为主,施肥为辅。鱼苗下塘后先用蛋黄投喂1~2d,2d后用新鲜的豆浆投喂,7d后可添加豆饼、麻饼投喂;每次投喂量:蛋黄为5万尾鱼苗/个,豆浆为1~2kg/万尾,随着鱼苗的生长适当增加;豆浆投喂按照“三遍两满塘”的方法,即每天投喂三次,两次满塘投喂,一次沿塘边投喂;当鱼苗长至2cm以后,开始食性分化,可改投粉状或粉碎的饲料;此时可慢慢缩小投喂面积,过渡到定点投喂,使鱼苗养成定时定点吃食的习惯。
1.8 水质管理
鱼苗下塘后要每隔3~5d 加注新水一次,10cm左右,水量不易太大,每次注水后需根据鱼苗的品种、池水的肥瘦,适当追施肥料,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的状态,透明度在30~40cm;水质过瘦天然饵料不足,不利于鱼苗的生长,过肥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衍,易引起鱼苗浮头。
1.9 日常管理
从鱼苗池注水后开始,每天坚持早中晚巡池三次,及时捞出蛙卵、残饵及杂草等漂浮物;注意观察和记录天气、水质的变化、鱼的吃食、活动与生长情况,有无浮头,发现有异常状况,及时加注新水或增氧;定期测定溶氧、pH值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培育措施。
1.10 锻炼与分池
经过约25d的精心培育,当鱼苗规格达到3~5cm时,需及时分池稀养或销售;为增强鱼苗体质,在分池前需进行2~3次的拉网锻炼,拉网锻炼应选择睛天的上午进行,第一次拉网将鱼苗缓缓密集到一起10min左右就行,第二次将鱼苗赶入网箱内密集1~2h,使其逐渐适应高密度、低溶氧的环境,增强体质和活力,便于计数、分池、销售和运输的操作,从而提高成活率。
2 鱼苗培育期常见的病害处理
2.1 青苔
青苔是一种丝状藻类,是鱼苗培育中常见的植物性敌害。鱼苗一旦钻进青苔,很难再游出来,从而造成死亡。处理方法:要对进水口进行过滤,避免把青苔带入池中。对已滋生青苔的鱼苗池于晴天中午每立方米水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