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福建柏生长环境因子统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响福建柏生长环境因子统计

影响福建柏生长环境因子统计   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Dunn) Henry et Thomas),柏科福建柏属常绿大乔木,高达30m以上,胸径达1m,树皮紫褐色,近平滑或不规则长条片开裂。叶鳞形,小枝上面的叶微拱凸,深绿色,下面的叶具有凹陷的白色气孔带。雌雄同株,球花单生小枝顶端。球果翌年成熟,近球形,直径 1.7~2.5cm,成熟时褐色[1]。福建柏为浅根性阳性树种,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多散生于中亚热带至南亚热带的针阔混交林中。福建柏木材轻,收缩度小,强度中等,质地略软,纹理匀直,结构细,干后材质稳定,耐久性良好,是建筑、家具、细木工、雕刻的良好用材。福建邵武在1994年始陆续有较大面积的福建柏造林,生长良好。笔者通过对现有的福建柏林分的调查、统计分析,探讨其生长与主要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为实现适地适树、进一步提高福建柏造林效果、促进福建柏的更大规模发展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邵武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闽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地跨E 117deg;2prime;~117deg;52prime;、N 26deg;55prime;~27deg;35prime;,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3~18.2℃,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在6~11℃,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为28~32℃;年平均降雨量1 560~1 78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82%;年平均无霜期298~305d。土壤多为黄红壤,占全区林业用地面积的90%以上。立地类型以Ⅰ、Ⅱ、Ⅲ类地居多,Ⅳ类地较少。  1.2 试验设计与调查方法  1.2.1 试验设计 按Ⅰ、Ⅱ、Ⅲ等3种立地类型,lt;20deg;、20deg;~30deg;、gt;30deg;等3种坡度区间,100~250m、251~450m、gt;451m等3种海拔高度区间,从邵武拿口、城郊、吴家塘、麻沙、沿山等5个乡镇,分别选取15a生的福建柏纯林林分作为调查对象,共选择调查45个林分。立地类型间、不同坡度间、不同海拔高度间的林木生长比较,均采用3个处理,5次重复。  1.2.2 调查方法 2013年5月,在查阅造林档案资料和踏查的基础上,选择1996年造林的林分,根据试验设计,在典型地段设置标准地,标准地面积400m2(20mtimes;20m)。对标准地内的福建柏每木检尺,测定胸径,统计株数、平均胸径。根据平均胸径统计数值选择平均木。伐倒平均木,测定树高,先截取0m、0.5m、1.3m位置圆盘,以后按1m区分段截取圆盘作树干解析。每个标准地挖1个土壤剖面,采集0~40cm深度土壤,混合后作为土壤肥力分析样本。用罗盘仪和海拔仪测定标准地坡度、海拔高度,年降水量、ge;10℃有效积温数据从邵武市气象部门获得。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据分析与比较  2.1.1 不同立地类型对福建柏生长的影响  2.1.1.1 径生长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Ⅰ类地的福建柏胸径平均值达到20.8cm,分别超过Ⅱ类地、Ⅲ类地胸径平均值27.61%、66.40%,Ⅱ类地超过Ⅲ类地的30.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38.25gt;F0.01(2,10)=4.96,Ⅰ、Ⅱ、Ⅲ类地之间福建柏胸径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表明,Ⅰ类地与Ⅱ类地、Ⅰ类地与Ⅲ类地、Ⅱ类地与Ⅲ类地之间胸径生长均达到显著的差异水平。树干解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福建柏胸径生长速度差异,在造林后4~8a表现最为明显。福建柏造林后1~3a径生长较慢,对养分需求少,不同立地条件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差异尚不足以引起径生长的明显差异。造林后4~8a是福建柏径生长的高峰期,营养需求不断增多,不同的立地类型能够提供的营养元素差异越大,径生长速度差异也越大。 论文代写  2.1.1.2 树高生长比较 Ⅰ类地的福建柏树高平均值为13.6m,分别超过Ⅱ类地、Ⅲ类25.93%、34.65%,Ⅱ类地超过Ⅲ类地6.9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15.48gt;F0.01(2,10)=4.96,不同立地类型间树高生长速度有极显著差异,对立地条件的反应敏感;多重比较结果表明,Ⅰ类地、Ⅱ类地、Ⅲ类地彼此之间在树高生长上,均达到显著的差异水平。树干解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福建柏树高生长量差异,在造林后5~10a表现最为明显。树高生长与个体间的竞争有密切关系。福建柏树冠较为浓密,在相同的造林密度下,立地条件好的林分由于个体生长快,林分郁闭早,个体间的竞争较立地条件差的林分早,且更为剧烈,对树高生长有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2.1.1.3 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比较 不同立地类型下,福建柏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均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均表现出Ⅰ类地gt;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