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资源物权立法的逻辑基础-资源科学
Resources Science
第34卷 第10期 2012年10月 2012,34(10):1997-2006 Vol.34,No. 10Oct.,2012
文章编号:1007-7588(2012)10-1997-10
自然资源物权立法的逻辑基础
——资源与物的比较分析
朱 冰
(同济大学法学院,上海200092)
摘 要:主要建立在土地资源上的物权理论扩大适用于多样态的自然资源时,资源的公共属性与私人排他支
配的制度特征,两者间的矛盾就变得紧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路径要求顺应资源兼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双重特性,拓展传统私法利益内涵,将自然资源纳入物权法“物”之概念的范畴。通过对风能资源实践活动的考察,
资源公益符合法益的正当性要求,在具备了效用、稀缺,建立了自然资源市场体系后,物权立法能够实现“物”之概
念对资源独特性的制度回应。自然资源物权立法理论探讨的起点即不是有体物还是无体物的争论,也不是以物之
名还是以财产之名的质疑。借鉴英美法系从权利角度(某种法律关系)理解和把握财产的立法技术,各类有形的或
无形的、单体的或集合的自然资源均有成为物权客体的可能。
关键词:自然资源;物;物权
[2-4],2)
1 引言 临诸多质疑和困难 。一种是检讨和发展既有的
近现代的物权制度主要是对人类土地资源的 物权理论,使之能涵括容纳各种自然资源的特定属
[1],1) 性,这种方案制度创新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于将各类
法律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 。这种建立在不动产
土地资源上的法律理论扩大适用在多样态的自然 自然资源既要高度抽象又能逻辑圆通地纳入物权
资源上时,资源的公共属性与私人排他支配的制度 制度内部。已有的理论研究多数学者基于尊重既
[5],3)
特征的矛盾就变得紧张。学者们为此提出两种解 定物权立法的务实立场 ,倾向于后一种方案的选
[6],4)
决方案。一种更多考虑自然资源的特殊性,提出在 择 ,集中于揭示自然资源“物权化”具体路径和制
[7-9],5)
既有的物权制度之外,另设一个与之并行的自然资 度设计 。本文也在现有的物权立法框架内探讨
源特别法调整,这种特别法调整方案虽然在物权法 自然状态下的“资源”与物权法上的“物”的属性要
颁布之前的法律实践中获得了部分实现,但始终面 求的差异所在以及“物之概念”在自然资源上扩展
收稿日期:2012-02-26;修订日期:2012-05-07
基金项目:同济大学卓越青年学者计划“自然资源‘绿色’物权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朱冰,女,湖南长沙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E-mail:zhubing18@163.com
1)在德国民法典上“土地”(Grundstück)是与“动产”(beweglicheSachen)相互排斥的概念,土地和动产构成了物权法“物”的组成部分,“在
立法者看来,这两个概念人人熟知,故法典本身无需给出定义解释”.
2)自然资源物权特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