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蚶遗传多样性探究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泥蚶遗传多样性探究探析

泥蚶遗传多样性探究探析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俗称血蚶,我国、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地区都有分布,是一种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的经济贝类,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翼形亚纲(Pterimorphia)、蚶目(Arcoida)、蚶科(Arcidae),雌雄异体,贝壳较厚,其贝壳的放射肋粗壮,肋上具明显的结节,如图1所示。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捕捞需求的提高和泥蚶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充分了解其遗传背景,建立标记辅助育种,有关泥蚶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 1泥蚶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在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s)是研究生物遗传多样性的合适指标。遗传标记是指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同该性状共同分离且易于识别的可遗传的等位基因变异[1]。遗传标记主要经历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四个阶段。因此,泥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也经历了这四个阶段。 1.1形态学标记 形态学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s)是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表型上可识别的等位基因突变体[2]。自然界生物存在着许多非常明显的形态标记。张永普[3]等人对4个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差异显著,贝壳形状是决定泥蚶不同地理种群的主要性状,其次为咬合齿。蒋涛涛[4]等人对450个泥蚶成贝定量分析了壳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部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宽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而壳高是影响软体部重的主要因素。姚韩韩[5]等人利用形态学标记研究了泥蚶奉化种群和韩国种群的壳形态差异,结果表明韩国种群的壳型比奉化种群更加鼓胀,软体部含量更高。 1.2细胞学标记 细胞学标记(Cytological markers)是指对经过处理的生物染色体数目和形态进行分析,能明确显示遗传多样性的细胞学特征[6]。吴洪喜[7]等人利用胚胎细胞做成的染色体制片,对乐清湾泥蚶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乐清湾泥蚶核型为2N=38,32 m+6 sm,NF=76。郑家声[8]等人用鳃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对泥蚶、毛蚶、魁蚶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它们的染色体数目2N和总臂数NF都相同,但是染色体组型不同。陆荣茂[9]等人以毛蚶、泥蚶、橄榄蚶担轮幼虫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种蚶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都为38,核型公式分别为20 m+12 sm+6 st、22 m+12 sm+4 st、18 m+18 sm+2 st、染色体臂数NF分别为70、72、7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橄榄蚶更接近于毛蚶。 1.3生化标记 生化标记(Biochemical markers)是指以生物体内生化性状为标记,主要包括血型标记、血清蛋白标记和同工酶标记等。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生化标记主要是同工酶标记。喻子牛[10]等人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荣成、青岛、温州三个泥蚶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在12种等位基因酶中共检测到了27个基因位点,结果表明荣成与青岛群体遗传同一性大于与温州群体的,三个群体在多个位点上都存在明显的杂合子缺失现象。贾守菊[11]等人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及淀粉酶(AMY)进行研究,揭示了5个不同种群泥蚶同工酶的表达差异性。此外,王日昕[12]等人也对7个不同地理群体的泥蚶进行过同工酶分析,结果发现检测的11种同工酶中,除ATPase外其他10种存在差异,特别是汕头和湛江两地理群体与其他5个地理群体之间的差异尤其显著。 1.4分子标记 分子遗传标记(molecular markers)是根据基因组DNA存在丰富的多态性而发展起来的可直接反映生物个体在DNA水平上的差异的一类新型的遗传标记[13]。目前,(一)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即RAPD)分子标记方面:李太武[14]等人对5个泥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群体遗传分化不明显,其余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和遗传平均杂合度比韩国群体有所降低。此外,李成华[15]和徐义平[16]等人也分别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不同地理泥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二)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即RFLP)分子标记方面:戴伟[17]等人对3个泥蚶地理群体的核糖体DNA ITS区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了三者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此外,郭永军[18]等人对毛蚶、魁蚶和泥蚶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进行RFLP分析时未发现毛蚶和魁蚶间特异性RFLP标记,但6种限制性内切酶均能将泥蚶与毛蚶及魁蚶区别开来。(三)在微卫星标记方面:顾晓英[19]等人应用6个微卫星标记在奉化泥蚶种群上进行扩增,以检测其遗传信息。田野[20]等人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人工选育的泥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