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小麦产量影响.docVIP

浅析2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小麦产量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2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小麦产量影响

浅析2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小麦产量影响   摘要以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小麦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粉碎还田深耕的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并能提高产量;而秸秆还田免耕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有不良影响。   关键词小麦;保护性耕作;产量;影响       InfluencesofTwoConservationTillageTechniquesonWheatYield   FAN Chun-yan 1XU Ji-dong 2   (1 Agriculture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umadian City in Henan Province,Zhumadian Henan 463000; 2 Agriculture Science Experiment Station of Suiping County)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illage effects on wheat yield,Zhengmai 9023 had been selected as test material,two conservation tillage cultivating technologies had been examined on wheat tiller number,grain number,grain wEight,yield and other index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w chopper deep plowing was the best for the growth of wheat and to increase production. No-tillage on wheat straw had an adverse effect on growth and yield.   Key wordswheat;conservation tillage;yield;influence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生态农业栽培措施,对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作用[1-4]。小麦保护性栽培技术在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在国内稻、麦两熟区也有较多报道,但在河南省中南部地区却很少见到成熟推广的范例。为了探讨制约该区小麦保护性耕作发展的问题,在驻马店市遂平县开展了小麦—玉米保护性栽培技术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于2009年10月开始,地点设在驻马店市遂平县农业科学试验站,该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春干旱寒冷,夏季多雨,光热资源较为丰富。试验地土壤为黄壤土,试验田前茬为玉米生产田。供试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播种量为150 kg/hm2。种植制度为玉米—小麦一年两熟制。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夏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免耕播种小麦(A);夏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深耕整地后播种小麦(B);传统耕作模式,夏玉米收获后清除玉米秸秆,深耕整地后播种小麦(CK)。小区面积为1 333 m2。   1.3测定项目与方法   测定项目分别为基本苗数、分蘖数、有效穗数、成穗率、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和产量。于2010年6月1日实收称重。其他指标按常规方法测定。   2结果与分析 论文代写   2.1秸秆还田免耕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免耕条件下,小麦产量为5 130 kg/hm2,比CK减产27.7%(表1)。从产量三要素看,减产原因主要是出苗率偏低,且出苗后生长发育较差,分蘖少,有效穗数不足。播种时尽管土壤墒情适宜,但免耕地块土壤不疏松,种子与土壤接触不充分,土壤水分散失较快,对出苗不利。出苗后由于土壤相对板结,保墒效果较差,不利根系发育,小麦冬前未能形成壮苗。整体表现为分蘖少、冻害重、叶色黄、不耐旱。同时,由于肥料播施较浅,不利于根系吸收,肥料利用率低。虽然该处理在抗倒性和千粒重方面表现较好,但未能弥补因有效穗数不足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免耕条件下,如果没有与播种配套的施肥机械和成熟的栽培措施,免耕方式只是省工,但却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2.2秸秆还田深耕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深耕条件下,小麦产量为7 290 kg/hm2,比CK增产2.75%,增产效果不明显。从产量因素对比分析,基本苗为313.5万根/hm2,接近略偏低于CK;有效穗数为547.5万穗/hm2,比CK稍低;穗粒数28.6粒,较CK高0.9粒;千粒重46.8 g,较CK少0.3 g(表1)。从理论上分析,秸秆还田时处理不好会对出苗有一定影响。而且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