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林木苗圃网目拟地甲发生及防治.docVIP

海城市林木苗圃网目拟地甲发生及防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城市林木苗圃网目拟地甲发生及防治

海城市林木苗圃网目拟地甲发生及防治   作者:班越非 陈曦 秦景全 唐巍伟 朱晶磊   摘要网目拟地甲对海城地区林木苗圃的危害越来越重。介绍了网目拟地甲在该地区的生物学特征,分析了其发生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以为该地区网目拟地甲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目拟地甲;林木苗圃;发生;防治;辽宁海城      网目拟地甲(Opatrum subaratum Faldermann)别名沙潜,属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是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一类次要害虫。但因气候变暖、苗圃管理中对其重视程度低、部分苗圃管理粗放等原因,2003—2009年,网目拟地甲在辽宁省海城地区常大量发生,其危害程度日益加剧,甚至变为为害林木幼苗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1生物学特征   1.1形态特征   (1)成虫。雌成虫体长7.2~8.6 mm,宽3.8~4.6 mm;雄成虫体长6.4~8.7 mm,宽3.3~4.8 mm。成虫羽化初期乳白色,逐渐加深,全体呈黑色略带褐色,因鞘翅上常附有泥土,外观成灰色。虫体椭圆形,头部较扁,背面似铲状,复眼黑色在头部下方。触角棍棒状11节,其余各节呈球形。前胸发达,前缘呈半月形,其上密生点刻如细沙状。鞘翅近长方形,前缘向下弯曲将腹部包住,故有翅不能飞翔。腹部背板黄褐色[1]。   (2)卵。椭圆形,乳白色,表面光滑,长约1.2~1.5 mm,宽约0.7~0.9 mm。   (3)幼虫。初孵幼虫体长2.8~3.6 mm,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15.0~18.3 mm,体细长,深灰黄色,背板色深。足3对,前足发达。腹部末节小,纺锤形,背板前部稍突起成一横沟,前部有褐色钩形纹1对,末端中央有隆起的褐色部分,边缘共有刚毛12根,末端中央有4根,两侧各排列4根。   (4)蛹。蛹长6.8~8.7 mm,宽3.1~4.0 mm。乳白色并略带灰白,羽化前深黄褐色。腹部末端有2钩刺。   1.2生活习性   网目拟地甲在辽宁省海城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土缝、洞穴和枯枝落叶下越冬。翌春3月下旬杂草发芽时,成虫大量出土,取食蒲公英、野蓟等杂草的嫩芽,并随即在林木苗圃地为害林木幼苗[2]。   成虫在3—4月活动期间交配,交配后1~2 d产卵,卵产于1~4 cm表土中。幼虫孵化后即在表土层取食幼苗嫩茎嫩根,幼虫6~7龄,历期25~40 d,具假死习性。6—7月幼虫老熟后,在5~8 cm深处做土室化蛹,蛹期7~11 d。成虫只能爬行,假死性特强,寿命较长,最长能跨越4个年度,连续3年都能产卵,且孤雌后代成虫仍能进行孤雌生殖。成虫羽化后多在作物和杂草根部越夏,秋季向外转移,为害秋苗,具趋光性、群集性。   1.3发生环境与条件   网目拟地甲性喜干燥、耐高温,一般发生在旱地或较粘性土壤中。近几年,海城地区春季降雨稀少、夏季高温干旱,适宜网目拟地甲生存,并使其种群数量增大,危害加重。   苗圃地内幼苗种类多且多为小块种植,不同林木的生育期一般不同,使拟地甲在不同阶段均可找到寄主,从而增加寄主对拟地甲敏感期总长度,造成虫口在地块间蔓延,基数增大;现有的耕作制度多为播前、收后不深耕翻,使越冬虫口因不易被益鸟啄食、不易被冻死等原因,数量不会减少;林木苗圃管理过程中,对网目拟地甲等次要害虫为害重视程度不够,地内杂草铲除不及时。以上因素都为网目拟地甲危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2发生危害特点   网目拟地甲取食量大,危害期长。成虫和幼虫均能取食刚萌发的种子,为害林木幼苗,取食幼苗的幼嫩叶、茎、根,影响出苗,造成缺苗断垄。幼虫还能钻入根茎块根和块茎内食害,造成幼苗枯萎,危害严重时导致死亡。   林木苗圃地越冬后的成虫,先在杂草上取食,然后转移到幼苗上危害,越冬后的成虫因交配和产卵繁殖,需取食大量食物补充营养,故比冬前活动量大,取食量也大。   幼虫孵化后即在表土层活动取食,其食性杂,以林木播种期和苗期危害最重。气温较低时白天活动取食;气温较高时白天潜伏,早晚及夜间取食。   3防治对策   (1)气候因素允许的前提下,可提早播种或定植,错开网目拟地甲发生期。   (2)土壤处理。于播种前或移植前用3%米乐尔颗粒剂2~6 kg/hm2,混细干土50 kg/hm2,均匀撒于地表,深耙20 cm,也可撒在栽植沟或定植穴内,浅覆土后再定植。米乐尔在土壤中活性期为2~3个月,可有效兼治金针虫、脐槽、地老虎、跳甲幼虫、地蛆、根结线虫等地下害虫[3]。   (3)药剂防治。可采用爱卡士(喹硫磷)5%颗粒剂拌种或25%爱卡士(喹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灌根。   (4)根据成、幼虫具假死性,可人工捕杀。   (5)生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