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声远之礁溪户政与卫生所(礁溪生活学习馆)
礁溪戶政與衛生所 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 摘自:薄荷色草地的日记 从新省道一侧看建筑 摘自:薄荷色草地的日记 一层平面图,垂直交通和附属空间设置在平面两个端头 摘自:薄荷色草地的日记 入口处设置垂直交通空间 摘自:薄荷色草地的日记 局部透空,自然采光 楼梯间的装饰元素 摘自:薄荷色草地的日记 廊道用钢筋做扶手和装饰,与混凝土质感相配合 摘自:薄荷色草地的日记 折形的外廊一步一景 摘自:薄荷色草地的日记 廊道的半室外空间,种植花草,明亮开阔 建筑师利用基地与道路之间的高差,地下设计为卫生所使用空间,另外留出空间当做内院庭院及活动场所,同时作为出入后面社区的行走路径,这样底层也可以通风采光。 往下走到达庭院 摘自:薄荷色草地的日记 * 2014.10.31 座落地點:礁溪,台灣 建築設計: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 設計完工:2000~2005 Jiaosi Civic and Public Health Center 礁溪生活學習館 摘自: 台湾礁溪生活学习馆 项目资料: 座落地点:礁溪新省道旁,礁溪国小对面 面 积:基地面积:1900㎡(不含外围延伸空间、巷道) 建筑面积︰678.52㎡ 总楼地板面积︰3327.22㎡ 层楼高度:层数/地下二层,地上五层 规划设计时间:公元2000年04月至2002年08月 主体施做时间:公元2001年10月至2005年07月 楓香夾道 礁溪以前是佈滿楓香的。得子口溪的沖積扇,水流汨汨,銹色的四稜砂岩佈滿青苔。感謝隔壁的中華電信的最終支持,讓楓香可以回到他們的停車場,甚至切低圍牆,中午過來吃飯。 長大的楓香將是我們兩個單位共同的立面,我們將繼續努力影響對街國小的家長會,畢竟學校曾經很支持大眾都掩身在楓香林中的構想,讓省道在穿越礁溪時,對自然有一點敬意。 鑽(钻) 我們的朋友其實多半是從東側四面八方「鑽」進來的。社區這一側,才是我們的「正面」。別小看這條巷子,我們好不容易才保留下來,不照原都市計畫拓寬,把舊路溫潤的紅磚引入新廣場,見證曾經是北連湯圍南接協天廟的礁溪街(亦曾稱「蕃仔路」)。 我們的基地曾經是礁溪國小的校地(所以禮拜堂朝東背向省道),小巷向東,穿透販厝,對街是好吃的饅頭店,除了接上舊省道,甚至遇鐵路直通玉田一帶,這是每一個本地人都會鑽的捷徑。 摘自: 無形無名(一) 我只想讓出一個空間,一個野野的、礁溪的空間,可以和幼稚園、教會、社區共享,可以讓對街的小學生騎車通過,一個未來混在植物、街道中,永遠看不到全景的真正公共性。 無形無名(二) 請你們不要問我像什麼,老實說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為什麼一定要說什麼呢? 我只是想和大樹、野草做朋友,抱住他們,托住他們,希望他們趕快長大,好邀請朋友們來「樹蔭」裡攀爬、遊玩。 我才剛理完頭髮,我需要時間成熟,請不必盯著我看,請享用我們讓出來的空間。 摘自: 不期而遇 戶政事務所和衛生所,這類隨著時代正在重新定義功能的機關,其實有一種重要的社交功能。他們是小鎮居民彼此不期而遇或假裝不期而遇的地方。 就好像爬山時人們等待相似的陌生人到來一樣,「遊走山林」,拉近先來後到者的心。無論你是不是在工作,願意對彼此生活的點滴互相鼓勵。 不砌 北宜高挖出的四稜砂岩,是見證這個年份的特有建材,它不是為成為建築石材而挖出,所以不「砌」,反而一次灌出輕鬆可折的版,就像特別來賓一般,參與一場本就以版為主的空間盛宴。 摘自: 時間 流動是一種不羈,起伏之間,在石縫中,順著水的流徑漫延或是溯著水路向上,洞穴中,天光靜謐。 削切和堆積,形成不同的版厚,也造就出一處又一處迴游的停留地點。以前人們開墾過的梯田,一季一季,年復一年,有些已經佈滿芒草,藤蔓,更是到處攀爬。 微調 五峰旗的河階,是每一個人小時候的記憶。每一層有每一層的顏色,每一層有每一層的風景。你非要到了那個高度,才知道哪邊感覺最好。 只好蓋到那一層才微調那一層的開口和牆的面向,在那個真實的位置,直觀追求和周遭環境的平衡。 摘自: 小客廳 北向崖壁接天光,南向出挑多蔭涼,除了留下的大榕樹,高大的椰子林,更成為色彩和線條的基調。 這裡是社區的客廳,過程中,我們早已和每一家成為好朋友。夜裡,街道旁也可以坐下聊天。 莎喲娜拉 RC是一種很不討好的材料,想要動態的榮耀他的塑性,也想順著樸素厚重的性格透露「山」的接納與溫柔。欄杆、茅房,這些在「山路」上的人為小構築,在RC量感的襯底下,才能刻意保持將就而臨時的粗獷。 溫泉的體驗其實很大一部份是「圍閉的戶外」;第一次使用馬賽克,古老的紋路卻實驗性的野放分佈;還有像水氣的低低毛玻璃、有點俗的點綴檜木、枯寂下凹的聊天空間……喝一點酒,共譜溫泉鄉莎喲娜拉再見的變奏曲。 摘自: 山嵐 在宜蘭,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