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如正负电子对撞机、银河百亿次计算机、“神七”、 “神八”、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时间差 在冶金技术装备领域,我们与美、日等国相差至少10--15年 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业领域,我们与美、英、法等国相差12年以上; 在飞机制造领域,我们与美、英、法等国相差近15年; 在汽车工业核心技术领域,我们与美、日、德相差至少10年以上; 计算机是现代工业生产控制和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其核心技术是芯片制造技术,但我们刚刚起步,与美、日两国相差至少10年; 这段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楚汉之争”,说的是力量弱小的刘邦经过艰苦的征战,最终打败了力量强大的项羽,建立汉朝。胜利后的刘邦,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筹集粮草、保证运输畅通,我不如萧何;挥师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才,我能够得到他们、起用他们,所以才赢得了胜利。而项羽虽有一个名叫范增的优秀人才,却不重用他,所以被我打败了。 二、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思考: 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呢?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2004年中部地区城镇人口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四种学历的人的人均月收入分别是:400元、670元、1460元、2780元。 材料二:联合国公告指出:现代社会,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能接受终身教育的人。 【活动】如何看待重读小学事件 答:教育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二、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三、 科教兴国 该制药厂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不重视科技创新 ☆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 (第2段) 答: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①、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1) 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①、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教育决定民族未来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 (第2段) (要求) 1、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2、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3、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加快发展科技 优先发展教育 科技创新 教育创新 首要 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课堂小结 (3)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影 响 代表 时间 第三次产业革命 第二次产业革命 第一次产业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次科技革命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 “蒸汽时代” 19世纪后期 到20世纪中叶 化工、电力 等工程技术 “电气时代” 20世纪下半叶 信息技术 生产生活自动化、智能化,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强。 科技发展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 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 下面材料说明了什么? 20世纪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科技进步 贡献率在世纪之初仅占5%---10%,5、60年代 上升到50%,今天已高达60%---80%. 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科技水平的提高 “863”计划 1986年,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联名致信邓小平,建议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的高科技,这一建议很快得到国务院的批准。这件事情发生在1986年3月,故称“863”计划。它涉及八大领域,截止2001年,“863”计划共获得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创造产值560多亿元,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 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是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两位科学家之一,他提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