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番茄青枯病诊断及综合防控
番茄青枯病诊断及综合防控
作者:罗伟材 曾敬富 王萍 桂良杰 肖艳 龙梅芳
摘要在分析番茄青枯病的识别与诊断的基础上,介绍了该病的病原与流行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控技术,以为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番茄青枯病;诊断;综合防控技术
番茄青枯病又名细菌性枯萎病,俗称“发瘟”,是茄科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分布广泛,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和大豆、萝卜、花生、芝麻等作物[1-2]。近年来,随着大棚蔬菜生产面积的逐年增加,反季节蔬菜中以番茄受害最重,茄子次之。流行年份,轻发地块死株率达5%~15%,中发年份,病田死株率达20%~40%,重发年份,病田死株率高达85%。此病一般在坐果期显症,病情发展迅速,常成片萎蔫死亡,损失严重[3-4]。
1识别与诊断
番茄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组织病害,发病初期地上部分虽表现为萎垂但叶片仍保持绿色,故名“青枯”。该病主要表现在成株期叶片和茎上,当植株高30cm左右时病株开始显症。发病初期,顶部新叶萎蔫下垂,后下部叶片凋萎,随后中部叶片凋萎;病叶色泽较淡,呈青枯状。白天出现萎蔫,傍晚和清晨又恢复正常,数天后很快扩展至整株萎蔫,并不再恢复而死亡。茎杆发病,初产生水渍状斑点,扩大后呈褐色斑块,病茎中下部表皮粗糙,常产生不定根。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横切后用手挤压可见乳白色黏液渗出,这是青枯病的典型症状,可与真菌性枯萎病相区别。
2病原
病原为茄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ncearum(Smith)Yabuuchi et al.),异名Pseudomonas solanncearum(Smith)Smith.,属细菌界薄壁菌门。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单生或双生,极生1~4根鞭毛,无芽孢和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菌落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
3流行规律
病菌主要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或在马铃薯薯块上越冬,主要借雨水反溅和灌溉水传播,也可通过农事操作、家畜等途径传播。从寄主的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侵入后在维管束内繁殖,向上部蔓延扩展,使维管束变褐腐烂,茎、叶因缺乏水分的正常供应而产生萎蔫。发病流行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气候条件。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0~37 ℃,最高41 ℃,最低10 ℃,温度52 ℃ 10 min致死,不耐干燥及淹水,适宜pH值为6.6,范围为6~8。大雨或连阴雨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气温27~32 ℃,田间湿度大,热气蒸腾作用增大,土温随气温急剧上升,更易促成病害流行。最适感病的生育期在结果中后期,主要发病盛期在6—10月。江西省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梅雨期间多雨或夏秋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二是栽培管理。连作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偏酸的田块发病较重。
4综合防控技术
4.1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青枯病品种,用抗病砧木嫁接,防病效果显著。二是发病严重地块,提倡与非茄科作物轮作4~5年,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尤其是与水田轮作,可减少田间病菌来源,为防治该病最有效措施。三是及时摘去病老叶和拔除病株,病穴灌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消毒。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四是选用无病土(地)及净肥,配制营养土育苗,培育无病壮苗。五是选择地势高、排水好的无病地,酸性土壤在整地时施适量石灰,调节pH值至微碱性,以抑制病菌生存,减轻病害。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及喷施植宝素、爱多收或磷酸二氢钾等,增强植株抗病力。六是采用高畦栽植,小水勤浇,严防大水漫灌;夏季高温天气,避免中午浇水。适期早定植,使生育期提前,避开夏季多雨发病高峰期,以减少损失。在定植、中耕、施肥等田间管理中应防止伤根,盛果期应停止中耕,以免造成伤口。
4.2 物理机械防治
春季气温回升后,保留棚膜和裙膜,平时将裙膜卷起,棚门打开;下雨时放下裙膜,关上棚门,用以避雨降湿,可预防茄果类及青枯病等土传病害。
4.3化学防治
选用20%龙克菌悬浮液500~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77%多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0% 琥胶硫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灌根,每株灌药液200~250 g。注意事项: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防治,采取挑治封锁发病中心与普治相结合、单施与混施相结合等办法,及时控病,力求治早、治少、治了。间隔7~10 d,连续防治2~3次,重病田视病情发展,必要时还要增加喷药次数。
5参考文献
[1] 赵作富,耿道鹏.番茄青枯病和枯萎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6(3S):4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