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docVIP

浅谈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doc

  浅谈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 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提起澜沧,你可能觉得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但提起电影《芦笙恋歌》,热爱音乐的你就会对这个地方产生一种美好而亲切的感觉。这里山川秀美,地灵人杰,勤劳质朴、富于创造的拉祜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息繁衍。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由于同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过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音乐与舞蹈在勤劳善良而又质朴的拉祜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拉祜族人民善于歌咏,娴于舞蹈,其音乐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一、拉祜族的音乐舞蹈文化概况   (一)、拉祜族民歌的种类   拉祜族的民歌大都于本民族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是生活在民歌中的艺术化再现。拉祜族民歌主要分为古歌、山歌、 想念歌、儿歌和催眠歌、习俗歌等多种类型。内容多涉及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及亲情等。其中情歌、习俗歌尤具特色。情歌中最有民族特点的是《换花调》、《问路歌》、《搭桥歌》和《追蜂子》。《换花调》用鲜花比喻爱情,用赞花、换花、护花来象征对爱情的忠贞。习俗歌中有大量的《祭祀歌》,祭歌中最有特点的是《叫魂歌》。《叫魂歌》常常按时序述说一年的生产过程,召唤魂魄去播种收获;也有以节日的欢乐召唤魂魄归家团圆的;还有叙述拉祜祖先起源和迁徙历史,召唤魂魄不忘祖先回到人间的,其歌词多用比喻,形象生动。   由于基督教在19世纪末传入到了云南澜沧地区,传教士带去了吉他以及西方的音乐理论,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拉祜族的小伙子几乎人人都会弹奏吉他,编配歌曲,因此,拉祜族的民歌在吉他童谣式的伴奏下,表现民出了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欢乐、祥和的气氛。如民歌《快乐拉祜》就是这样的一首欢快活泼的再现拉祜族民族风情与民族特性的原生民歌。这首歌曾在2008陕西原生民歌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二)、拉祜族的民间舞蹈   拉祜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其悠久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广为流传的芦笙舞、摆舞舞、跳歌等舞蹈,是拉祜族社会生活中一种较为集中的文化体现。拉祜族舞蹈集宗教、礼仪、娱乐、艺术为一体,每一个舞蹈所表现的形式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拉祜族与同属氐羌族群的彝族一样,崇拜葫芦,拉祜族传说,拉祜族的祖先扎迪和娜迪是从葫芦里生出来,因此把葫芦视作祖先诞生的母体的象征。芦笙舞是拉祜族的传统舞蹈,在节日集会或有的祭祀活动时,均跳此舞。芦笙舞的动作,除有少数为祭祀活动时的特有动作外,绝大部分是表现生产生活和模拟动物生活的,男的吹笙,女的手拉手围成圆圈,其舞蹈为芦笙舞的基本舞蹈形式。芦笙舞是特点突出的拉祜族代表性舞蹈。每逢重大的节日,如火把节,身着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在篝火旁载歌载舞,跳起活泼欢快的芦笙舞,尽情欢歌,气氛热烈。跳起芦笙舞,不仅能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充满民族团聚的欢乐,还能增强民族的信心和力量。与芦笙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摆手舞有大摆手、小摆手之分。小摆手舞每年正月举行一次,主要是表演农事、渔猎活动。大摆手每三年举行一次,内容在小摆手舞的基础上,再加上披西兰卡普表演的军战舞。舞姿朴实,音乐节奏明快。   二、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拉祜族是一个充满了民族活力与音乐动感的少数民族,他们的音乐与舞蹈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其传统的音乐文化历经世事的变迁后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但在外来文化大举入侵的今天,拉祜族的音乐舞蹈文化同样也面临着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渐渐消失殆尽的尖锐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写道: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达、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等。无可厚非,拉祜族的音乐舞蹈文化当在我们的重要保护之列。   针对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旨在对保护这一珍贵的音乐舞蹈文化尽一些微薄之力。   1、加强对拉祜族民间艺人的保护   a、从拉祜族的音乐舞蹈现状来看,目前尚有极少数掌握古老的拉祜族民歌与乐器演奏的民间艺人。但是,这些民间艺人的年龄已严重趋于老化,所以应该加强对这些民间老艺人的保护。要组织专业人员对现在的表演情况进行录像保存,并制作成光盘留存资料,同时还要深入研究他们的表演艺术。   b、云南澜沧地区的民间舞蹈工,   对拉祜族舞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如利用自己的舞蹈专长,多与老民间舞蹈艺人接触交流,加强本地民间舞蹈资料的搜集力度,学习古老的民间舞蹈艺术。另外民间舞蹈理论的专家与学者,应该尽量深入实地进行田野考察,从舞蹈理论的视角对拉祜族舞蹈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好基础工作,以便让更多热爱民族艺术的人们和文化职能部门认识到古老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