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鲁迅的文学创作概况
00537-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 考试大纲详细解读 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丁帆、朱晓进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自学考试“逢考必过”六大秘诀 一、理清体系,总体把握 二、分清主次,抓住考点 三、学会设疑,加深理解 四、纵横联系,融会贯通 五、变换立场,学会出题 六、清楚题型,心中有数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卷试题类型及各部分所占分数比重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详细解读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述 考纲要求:识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课本P.43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直接背景与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第一节 概述 考纲要求:识记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课本P.43 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1917年迁至北京。?)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 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思想武器?。 第一节 概述 考纲要求:识记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课本P.43 胡适:l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他主张书面语要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同时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第一节 概述 考纲要求:识记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课本P.43 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他还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即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模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由刘半农写复信,逐一辩驳,此举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第一节 概述 考纲要求:识记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和代表性作家作品。 课本P.44 文学革命发动后,很快便形成规模和声势,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取得了重大的实绩: 一是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二是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人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三是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四是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第一节 概述 考纲要求:识记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和代表性作家作品。 课本P.44 作家作品: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并采用了现代意味的手法与样式。随后,鲁迅又连续创作了《孔乙己》、《药》等小说,都显示了深切的思想和完整的现代小说特色。鲁迅的小说一出现,艺术上就很成熟,使得新文学的创作具有相当高的起点。 除鲁迅外,《新青年》、《新潮》、《学灯》等报刊上陆续推出一些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其中小说如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杨振声的《渔家》、冰心的《斯人独憔悴》、许地山的《命命鸟》、王统照的《春雨之夜》、郁达夫的《沉沦》.等等。诗歌如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汪静之的《蕙的风》,等等。这些作品大都是1919~l922年间发表的,虽不够圆熟,却都充溢着个性解放、民族解放的精神,从内容到形式都追求现代性品格,给文坛带来了青春气息。 第一节 概述 考纲要求:识记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课本P.44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l2人。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强调写实主义,沈雁冰接编、革新的《小说月报》基本上成了文学研究会的会刊。 第一节 概述 考纲要求:识记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课本P.44 创造社1921年7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