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06004
方元狄, 张静, 郑中原, 等. 焦化废水处理试验系统出水的生物毒性变化[J].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12(3):
Fang Y D, Zhang J, Zheng Z Y, et 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oxicity of DEHP[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7, 12(3): (in Chinese)
焦化废水处理试验系统出水的生物毒性变化
方元狄,张静,郑中原,温东辉*
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
收稿日期:2017-01-06 录用日期:2017-03-13
摘要: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工业废水,组份复杂,生物毒性高,大多采用生物处理
联合物化深度处理的工艺,以满足炼焦化学工业的污染排放标准,但其排水安全性仍然令人
担忧。为研究工艺排水安全性,选择发光细菌青海弧菌 Q67、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sus)
血红细胞、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为测试生物,研究了焦化废水及各处理阶段出水的急性毒性
和遗传毒性变化,进而识别影响生物毒性的水质因子。焦化废水经过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
理后,出水急性毒性比进水下降 71%,遗传毒性下降为 90% 以上的轻度以下损伤,显示生
物强化处理对焦化废水生物毒性有良好的去除作用。生物处理出水再经过深度处理后,则表
现出不同的毒性变化:活性炭吸附法对生物急性毒性的消除最佳,但遗传毒性较生物处理出
水有所升高;臭氧氧化法不仅水质改善效率差,且最终出水的生物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均升
高;臭氧催化氧化法对水中残留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但也造成出水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的
升高。各水样对青海弧菌 Q67 的急性毒性与有机物、氮等水质指标表现出较强相关性,而
遗传毒性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和改进处理工艺、保障水体生
态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焦化废水;生物急性毒性;遗传毒性;生物处理;深度处理
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 文献识别号:
The Variation of Effluent Bio-toxicity in an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Cok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
Fang Yuandi, Zhang Jing, Zheng Zhongyuan, Wen Donghui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Received 6 January 2017 accepted 13 March 2017
Abstract: As a typical industrial wastewater containing a lot of refractory and toxic compounds,
coking wastewater is often treated by biological and advanced physic-chemical technologies in
order to meet the stringent discharge standard of pollutants for coking chemical industry. However,
the effluent toxicity is still a pending issue. In this study, Vibrio qinghaiensis sp. Q67, red blood
cells of Gobiocypris rasus, and microflora of activated sludge were chosen to test the bio-toxicity
of coking wastewater and the effluents from different tre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