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整理精简版).doc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整理精简版).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整理精简版)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 第一篇 辅导员工作基础 第一章 制度沿革 第一节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萌芽阶段 辅导员的前身是“政治指导员”,来源于黄埔军校时期的政治工作制度。 萌芽阶段评价: 第二节 高校督导员制度的确立阶段 1953年,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率先提出并在清华大学建立了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 确立阶段评价: 第三节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阶段 评价: 第四节 高校辅导员制度新的发展阶段 评价: 第二章 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辅导员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 动。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为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方向性要求;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具体方法指导。 第二节 辅导员工作的教育学基础 1,“以人为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原则与辅导员工作;2,因材施教原则与辅导员工作;3,“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原则与辅导员工作;4,师生双主体和谐发展原则与辅导员工作。 第三节 辅导员工作的心理学基础 1,辅导员要掌握学习规律,正确引导学生学习;2,辅导员要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进行个性化辅导;3,辅导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第四节 辅导员工作的管理学基础 1,管理学的概念与辅导员工作;2,管理学的思想与辅导员工作: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3,管理的原则与辅导员工作: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4,管理者的素质与辅导员工作:管理学对管理者的素质有三个方面具体要求(品德、知识和实际技能)。 第三章 角色定位 第一节 辅导员角色定位依据 角色是指处于特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根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辅导员角色的定位必须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处于特定社会地位的个体---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二是社会的客观期望---辅导员的工作定位,三是社会环境---变化着的新形势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三项):一是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要做好服务育人工 作;三是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2, 辅导员的工作定位 3, 新形势对辅导员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引起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发生变化, 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二、信息社会的到来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渠道,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面临挑战;三、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加快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且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 第二节 辅导员角色定位 所谓角色定位,是指与人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从辅导员职业角色进行考察,辅导员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职业型,二是学者型,三是事业型,四是教育家型(最高层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可以定位在三个方面:管理者、教育者、服务者。 第三节 辅导员角色的素质要求 要当一位合格的辅导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至少面临以下三方面的挑战:一是多样化、多元化的挑战,包括价值多元化、知识多样化的挑战;二是对知识权威性的挑战;三是知识社会到来的挑战。要从容应对这些挑战,要求辅导员真正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第二篇 辅导员工作情景特征 第四章 对象行为分析 第一节 个体行为分析 行为,即人的活动,人的行为是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 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形态模式 大学生个体行为可以分为政治思想行为、经济行为、学习生活行为和道德行为。大学生个体行为与其他个体行为相比,具有主体性、双重性、规律性和现实性的特质。 2, 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影响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内因:个体态度、个体个性、个体知觉、个体学习、个体动机(关键作用)。影响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外因:宏观层面的因素、中观层面的因素和微观层面的因素。 3, 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动态特征 低年级大学生的行为特征:行为活动的高模仿性、行为活动的暂时拘束性、行为活动的低自控性;二,三年纪大学生的行为特征:行为活动的能动性、行为活动的独立性、行为活动的差异性;高年级大学生的行为特征:行为价值更趋科学、行为目标更加清晰、行为活动更加独立。 4, 大学生个体行为引导 思想引导、目标导向和行为指引。 第二节 群体行为分析 1, 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 大学生正式群体:目的性、可塑性、计划性和可控性。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群体规范的无形性、群体凝聚的感情性、核心人物的控制性、信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