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音乐鉴赏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doc

音乐鉴赏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乐鉴赏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

信阳师范学院 音 乐 鉴 赏 论 文 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班级:2010级1班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周宪法 学号:20105031115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好象从昏睡病中醒了过来,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沙皇政权慑于席卷全国的农民骚动,采取了废除农奴制的改良措施。在阴暗的俄罗斯大地上,出现一线“曙光”。俄国知识分子的民主思潮,又在微幕的晨光中萌发出盎然春意。 然而,乍暖还寒。沙皇专制的严酷风雪很快摧毁了人们心田中刚刚泛起的春色。俄罗斯又陷入压抑、窒息的“黑暗王国”。时代在俄国知识分子心灵中投下巨大阴影。 柴可夫斯基陷于苦闷、忧郁之中。他痛切地说:“我惋惜过去,期望未来,永远也不满足于现在:我的整个生活就是这样渡过的。” 此时,作曲家的个人生活又掀起悲剧的波澜。1877年7月,他同自己学生安·伊。米柳科娃草率成婚。婚后生活使柴可夫斯基感到痛苦。他说:“可怕的生活又挨过了几天。我喝了很多酒。”作曲家身心交瘁而病倒。他先在日内瓦湖畔的克拉伦斯居住一个时期,又到意大利休养。这期间,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叹息:现在“俄国人谈不上快乐”。 在因个人遭遇和社会压抑的极度苦痛时期,柴可夫斯基写出了著名的《第四交响曲》。那时正是作曲家被厄运折磨的1877年。精神上的巨痛使他的写作时断时续。他说:“我以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从来不曾给我带来过这样的困难”。但是,他最终创造出来的音符,凝聚了作曲家心血,具有更高、更广的普遍意义,表达出当时一代知识分子的情感与命运。 《第四交响曲》写成之后,题献给作曲家敬重与仰慕的梅克夫人。这位被柴可夫斯基称为“挚友”的贵夫人,曾对作曲家给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很大支持,使他得以解脱某些痛苦的心境与经济上的窘况而安心于音乐创作。 柴可夫斯基不止一次地称呼这部交响曲为“我们的交响曲”,并在写作过程中曾写下遗言:“如果我死去,请把原稿送给梅克夫人。”他在写给梅克夫人的信中说道:我们的这部交响曲是“纯粹抒情的过程。这是心灵的音乐自白,它充溢于心,按照自己的特性、借助声音渲泄而出,就如同抒情诗人借助诗句倾泻衷曲一般。不同的只是音乐在表现千变万化的内心感情时拥有无与伦比的有力手段和细致入微的语言。” 柴可夫斯基深情地说:“它将永远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它是一座纪念碑,代表着这样一个时代:在深重的苦难、悲哀和绝望之中,忽而射出了希望的光解——这光辉就是这一作品所题献的那人所射出的。”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于年1878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梅克夫人在座。次日,她给作曲家发来电报,祝贺成功。随后又致函叙述了首演情况:“听众是能够接受你的交响曲的,对于诙谐曲一乐章尤表欢迎。掌声很热烈,最后大家要求见一见作者,大概是鲁滨斯坦代你答谢的……” 《第四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稳重的行板,活泼的中板。 圆号和大管奏出威严的号角声,揭开整部交响曲的帷幕: 这个阴森的主题,象阴影笼罩着第一乐章,也贯穿整部交响曲;它阻止人们对幸福光明的向往与追求。作为序奏,它象一颗种子,播植在《第四交响曲》的阔野上,成为音乐戏剧性发展的基础。柴可夫斯基说;“这就是命运”!“它象达摩克利斯的剑,悬在头上,无时不刻不在折磨人们心灵。”_在“达摩克利斯的剑”下,人们“只好顺从,只好毫无结果地忧伤”——一如提琴和大提琴在重压之下呻吟着,奏出哀叹的主部主题。半音下行的模进音调,动荡不定的延留节奏,造成柴可夫斯基所特有的叹息音型: 在心灵的哀吟中,命运化为咄咄逼人的短句轰然震响。不堪忍从的重压使吟叹变成呼号。管弦乐队凝聚了愈益强烈的愁绪,进发出暴烈的音响。这是痛苦的哀鸣,也是奋力的抗争。但是,人们无法摆脱命运的网罗。作曲家只好引导人们规避现实,沉而于虚幻的梦境之中…… 单簧管以神秘的色用吹奏出一支怪诞的音调。长笛和大管以忽明忽暗的音色,奏出快速的装饰性的经过句。此刻,一种奇妙的迷幻气氛升腾而起,把人们带到现实世界之外。 柴可夫斯基为这个副部主题写下一句简明的解释:“暗淡的、失望的感情愈来愈剧烈,愈来愈残酷。回避现实而沉入幻梦不是更好些吗?” 接着,长笛和双簧管奏出一文明朗的旋律。“啊,欢乐!至少是温柔甜美的幻梦出现了。”人们在梦境中遇到了幸福女神。她轻轻招手,把人们引向光明的世界。这是第二副部主题,音乐中充满虚幻的柔情蜜意。 第一乐章由上面三个主题为基本形象。 序奏象征命运。它威胁着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又不断把人们从梦幻中唤醒。 主部主题在哀叹。它表达出对于命运的无奈顺从和深痛比伤的情绪。 两个副部主题虚构出一个空幻渺茫的甜梦。它从开一侧面表现出对于命运的屈服与回避。 在庞大的交响发展大地上,三个主题,犹如三支军列,形成对垒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冲突与搏斗。 当人们沉浸在梦幻之中,渐渐忘却。比郁痛苦时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