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思维建立2014-10-20
一、临床思维的定义 是指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过程中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由此认识疾病、判断鉴别、做出决策的一种逻辑方法。 二、正确临床思维的意义 1.是将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应用的过程。 2.是临床疾病诊断的前提和基础。 3.是治疗决策、预后判断和随访观察不可缺少的逻辑思维方法。 例如,血尿是泌尿外科常见主诉之一,血尿患者来就诊时,医师应该首先用横向思维能力罗列出可能的病因:肿瘤、结石、感染、前列腺肥大、药物、外伤等等,进而对这些诊断假说进行逐一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2.纵向思维 排查嫌疑人并找到“真正罪犯”则需要纵向思维。 通过症状学形成诊断假说后,医师就要进一步经过问诊、体格检查对各种可能的诊断假说进行一一验证。 因此,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是进行临床思维的基础,具有良好基础医学功底并能够结合实际灵活应用的医师,才能分析和解释疾病的临床表现,排除干扰选项,找到真正的“罪犯”疾病并作出诊断。 3.多向思维 以血尿为例,血尿的病因可归为三类:泌尿系统本身的病变、泌尿系统临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它们包括的疾病种类繁多,有作案可能的“嫌疑人”众多,不可能对其逐一进行验证,不仅需要较多的时间,有时甚至会延误疾病的治疗。 因此,实际临床工作中的临床思维是纵横交错的多向思维过程。血尿患者到泌尿外科就诊,首先通过尿常规排查是否为血尿(鉴别尿色异常、邻近器官出血污染、血红蛋白尿),再根据血尿时伴随体征(如肾绞痛、膀胱刺激征、下尿路梗阻症状、腹部肿块)、既往病史、服药史等缩小排查的范围,形成诊断假说并根据其发病可能性依次排列,逐一排除,得出初步诊断,进而根据进一步的辅助检查、诊断性治疗明确诊断。 * 如何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 新疆医科大学 张建龙 2014-10-21 临床思维和临床经验不同,前者必须在作医学生阶段就要正确培养与建立;后者需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培养,其中大多需要反复更新,吸取教训。 一旦没有培养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将导致面对实际患者诊治时主观臆断、盲目下结论,甚至造成误诊等严重后果。因此,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学教育的核心。 三、临床思维方式与过程 1.横向思维 临床工作犹如警察破案,横向思维就是“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过程。 病人主诉(某些症状或不适),医师接诊后首先就是依据已掌握临床知识确定哪些疾病是“犯罪嫌疑人”。 因此,良好的横向思维能力是医师做出正确诊断的前提,对症状进行鉴别诊断的能力越强,形成的诊断假说自然越多,“真正的罪犯”漏网的几率才能降至最低,如此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而不致陷入诊断误区。 这就涉及到纵向思维,即单个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将这些疾病的自然进展与患者进行对应验证是否一致,寻找支持点与不支持点,排除可能性小的假说,留下支持点多、不支持点少的假说,即嫌疑最大的“候选罪犯”,进而形成初步诊断。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