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ecture12社研-2016春
* * 历史分析法 * * Historical-Comparative (H-C) Research To explain major societal processes (解釋主要的社會變遷過程) Founders of Sociology used H-C approach, including Durkheim, Marx, Weber. Combines a sensitivity to specific historical or cultural contexts with theoretical generalization (結合理論概化與對特殊歷史與文化脈絡的敏感) May use quantitative data to supplement qualitative data and analysis * Research Questions Appropriate for H-C Research Powerful method in addressing big questions (適合回答大問題) Examine the combinations of social factors producing a specific outcome (檢視一些社會因素如何造成特殊的結果) Compare social systems across societies(比較不同社會體系) Study long-tem societal changes (研究長期的社會變遷) Strengthen conceptualization and theory building (加強概念化及理論建構) * Steps in a H-C Research Project Conceptualizing the object of inquiry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setting or era Locating evidence Need extensive bibliographic work Evaluating quality of evidence Relevance and accuracy strength of the evidence (相關性及正確性) Organizing evidence (資料與理論的互動) Synthesizing (綜合證據: 將特定證據與抽象的因果解釋結合) Refining concepts and moving toward a general explanatory model, organizing and giving new meaning to evidence Writing a report (報告撰寫是重要關鍵) * Data and Evidence in Historical Context (歷史脈絡中的資料與證據) Types of historical evidence Primary sources (原始、初級資料): letters, diaries, newspapers, etc of those who lived in the past Secondary sources (次級、二手資料): the writings of specialist historians Running records (持續進行的記錄): files of existing statistical documents maintained by organizations Recollections: statements or writings of individuals about their past lives or experiences based on memory (過去生活經驗記憶的記錄,例如: 口述歷史) * (斯考切波,2007,《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赵鼎新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研究问题: 中华文明在长达两千年的帝制时代具有以下七个政治特征,为什么中华文明的历史和其他文明,特别是西方文明有诸多的不同?这七个特征为: 帝国政体延续两千年,从公元前221年秦国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科层制政府的形成远早于欧洲 强国家传统 军队由文官控制,武将一般没有干涉政事的能力 帝制中国的开疆拓土特别是北方的扩张,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土后自身汉化的结果 超验宗教未曾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 商人阶级在帝制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不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 * 赵鼎新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 春秋时期 * 战国时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社团结构分析-第六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ppt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eta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pdf
- 工作原理掌握电控悬架系统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ppt
- 何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门户.pdf
- 2003南开大学年数学分析.doc
- 生态型智能交通的国际视野及启示-上海城管理.pdf
- 场无限营销筑建-铜陵学院.ppt
- ucd3138a用于隔离电源的高度集成数字控制器datasheet-德州仪器.pdf
-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湖南大学.doc
- 胃癌宫颈癌.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