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刘 士 国
年 月 日最高人 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 的 《最高人
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解释》,
依据我 国 《民法通则》和 《民事诉讼法》等法律 ,结合审判实
践,就有关赔偿 问题作 出了解释 ,共 条 ,从 年 月 日
起施行 。本司法解释对于法律的统一适用及制定中国民法典侵权
责任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下面几个 问题进行评价、研究。
一 、共 同侵 权 行 为 的司法 解 释 及 疑 难 问题
(一)对前述司法解释有关共 同侵权行为规定的评析
关于共 同侵权行为 ,我 国 《民法通则》第 条仅作原则性
规定 : “二人 以上共 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 的,应 当承担连带责
任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贯彻执行 〈民法通则〉若干 问题的意
见》第 条规定: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 ,为共
同侵权人,应当承担连带民事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
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 ,为侵权人 ,应当承担 民事责任 。教唆、帮
助限制 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 同侵权人 ,应当
承担主要 民事责任 。”该条第 款为共 同侵权行为的规定,第
款为非共 同侵权行为的规定 。关于共 同侵权行为,除教唆、帮
第 2 页
助行为外,还有共 同加害行为 、共 同危险行为及 团伙行为等形
态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 问
题的解释》对共 同加害行为和共 同危险行为作出了规定,通过司
法解释进一步完善了共 同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当然,此司法解
释的有关规定也有可商榷之处,学者对此也有不同意见。以下重
点就此司法解释 的相关 问题进行探讨。
前述司法解释第 条规定: “二人 以上共 同故意或者共 同过
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 同故意、共 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
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 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
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 以上没有共 同故意或者共 同
过失,但其分别实施 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
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 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
依此规定,共 同加害行为,是指二人 以上共 同故意或者共 同过失
致人损害,或虽无共 同故意、共 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或者
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这一类型的共 同侵权行为包括有意
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和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
有意思联络的共 同侵权行为,是指前述司法解释第 条第
款规定的 “二人 以上共 同故意或者共 同过失致人损害”的情况。
其共 同在于数人有共 同的过错,是共 同过错将数人联络在一起,
其共 同过错可能是均有故意,或者均有过失,或者有的有故意,
有 的有过失。
无意思联络的共 同侵权行为,是指前述司法解释第 条第
款规定的二人 以上 “虽无共 同故意、共 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
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情况 ,以及第 款规定的 “二人 以
上没有共 同故意或者共 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
合发生 同一损害后果的”情况。其共 同不在于有意思联络 ,而是
结果的客观 的共 同性。
关于共 同侵权行为,学说、立法及判例经历了一个 由严到宽
第 3 页
的发展过程 。就学说而言 ,分别有有 意思联络说与无意思联络
说 。在有意思联络说 中,又有共 同故意说和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