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混淆品与掺伪品鉴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豆蔻混淆品与掺伪品鉴别

白豆蔻混淆品与掺伪品鉴别 白豆蔻混淆品及掺伪品鉴别 更新日期:2011-03-08 点击: 余家奇 蹇洪军 刘绍俊   白豆蔻始载于《开宝本草》,又名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具有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健脾)消食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吐,胸腹胀满,食积不消。此外,还广泛用于饮食行业、制药工业、化学工业;加之产量逐年下降,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白豆蔻价格一涨再涨,这为不法的投机药商提供了掺假、制假、贩假的可乘之机,市场上掺假、贩假现象十分严重。现将笔者在近几年的鉴定工作中收集的白豆蔻的混淆品、掺伪品鉴别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1 正品白豆蔻性状特征   原白豆蔻呈类球形,直径1.2~1.8 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 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气芳香,味辛辣略似樟脑。   印尼白豆蔻个略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瘪,气味较弱。   白豆蔻以个大、饱满、果皮薄而完整、气味浓者为佳。 2 混淆品的性状特征   混淆品呈长卵圆形,两端类具三钝棱,长1~1.5 cm,宽约1 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色,有细密的纵纹。种子小而多干瘪,气香而浊。该品种为产于印度及斯里兰卡的小豆蔻Elettaria cardamomum(L.)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 3 掺伪品性状特征及理化鉴别 3.1 掺芒硝者的性状特征及理化鉴别 3.1.1 掺芒硝者的性状特征:外观形状和正品极相似,当将果实纵向撕裂发现空穴处有大小不等的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及粒白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结晶体,质脆易碎,断面呈玻璃样光泽,无臭。在80℃左右加温变成白色或类白色粉末,且体积变大,质量变轻,味极咸,初步判定为含结晶水的盐类。 3.1.2 理化鉴别:取本品5 g,加蒸馏水20 ml在室温下浸泡1 h,并不断搅拌,过滤,滤液作供试液。 3.1.2.1 取铂丝,用盐酸湿润,蘸取供试液,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证明是含有Na+的盐)。 3.1.2.2 取供试液5 ml,加入BaCl2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证明是含有SO42-的盐)。   由此可以判定为芒硝掺伪品。 3.2 掺石膏者的性状特征及理化鉴别 3.2.1 掺伪品的性状特征:外观形状、大小和正品极相似,表面偶有石膏痕迹,捏之顶手,质量为正品的5倍左右,当将其纵向撕裂,其空穴均被石膏的不规则团块填充,质硬,击之易碎,断面无光泽,无臭,香气弱。 3.2.2 理化鉴别:取本品5 g,加蒸馏水20 ml在室温下浸泡1 h,并不断搅拌,过滤,滤液作供试液。 3.2.2.1 取供试液5 ml,加甲基红指示剂2滴,用氨水试液中和,再滴加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不溶于醋酸,而溶于盐酸(为含Ca2+盐类)。 3.2.2.2 取供试液5 ml,加入BaCl2试液2滴,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为含SO42-盐类)。   由此可以判定为熟石膏掺伪品。 3.3 掺明矾者的性状特征及理化鉴别 3.3.1 掺伪品的性状特征:外观形态及大小和正品无区别,药物香气较弱,口尝之有涩味,当将其纵向撕裂,发现其空穴处有白色的涩味粉未,易被误认为是假种皮脱落,当用水淘洗后,无涩味。 3.3.2 理化鉴别:取掺伪品5 g,加蒸馏水20 ml在室温下浸泡1 h,并不断搅拌,过滤,滤液作供试液。 3.3.2.1 取供试液5 ml,加入NaOH试液2滴,即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分离,沉淀能在过量的NaOH中溶解(证明有Al3+存在)。 3.3.2.2 取供试液5 ml,加入BaCl2试液2~3滴,立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证明有SO42-存在)。 3.3.2.3 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液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呈紫色;但若有少许钠盐存在时,则须用蓝色玻璃透视,方能辨认清楚(证明有K+存在)。   由此可判定为明矾掺伪品。 4 讨论 4.1 由于药材资源减少和自然洪灾的影响,国内部分药材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短缺,价格将居高不下,投机药商昧着良心掺假、售假活动日益猖獗,伪劣药品泛滥成灾。为了保护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望各级政府下决心关闭药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