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评论428.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新闻评论428

最新新闻评论428 送礼手段花样翻新,根除顽疾还需制度良方 严力 2013年09月22日10:4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节,有皓月当空,更有清风阵阵。从中央到地方,连出禁令,明察暗访,多管齐下,狠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正风肃纪之下,人们普遍感到,这个中秋节过得清新,过出了传统节日的味道。风清气正的中秋,为治理公款送礼、人情腐败等顽疾提供了不少有益经验,也带来更多的思考。 随着反“四风”举措的持续升温,奢侈腐败之风得到有力遏制,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公款送礼、公款吃喝等现象少多了,社会风气也在好转,这些都是令人振奋的。但是,也应看到,在清风劲吹之下,也有暗流涌动。“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严管压力之下,一些节日送礼衍生出新变种,有的给礼品穿上“隐身衣”,有的转变成“地下党”,还有的“化整为零”,尤其是“网购+快递”、电子礼品卡等方式让送礼变得更加隐蔽。这些花样翻新的送礼手段,说明送礼顽疾积弊已深,“耐药性”很强,不仅需要下猛药,更要找到病根、打到七寸上。 中秋节前,一家知名家电企业的中秋送礼单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单子显示,送礼范围涉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5个区域,总计人数360人,其中仅某一个机构部门就需要送出280多份礼物。据知情人士吐槽,相关的政府部门和老客户都要“打点”,一般部门领导送3000到5000元,部门里的关键岗位1000元,部门里的普通联系人500元。像这样的送礼单、慰问单近年来频频曝光,一些企业为什么不惜血本,甚至顶风而上,去和政府部门搞“关系维护”? 正如一些网友所说,礼不只是送给个人,更是送给权力。送礼企业实际上是在进行人情投资,打点好方方面面,疏通好各个关节,维护好各种关系,都是服务于企业自身的需求。之所以这样,固然有不良风气的作用,但权力本身的异化更是关键。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从项目审批到资格审核,到盖个章、开个证明,都可能遭遇“玻璃门”“弹簧门”。一些人把手中掌握的公权力和公共资源当成了谋取私利、进行寻租的筹码,助长了送礼吃请之风,让官商“勾肩搭背”现象愈演愈烈,形成盘根错节的灰色利益链条,这正是送礼顽疾难治的深层症结所在。 权力腐化是风气变坏的根源。一些企业“不得不送”,一些基层干部也是“不得不请”“不得不表示表示”,背后隐藏的都是利益交换,是权力失范、监督不力造成的后果。根除公款送礼等顽疾,还需要从制度上着手,打造严密而坚固的制度笼子,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不断压缩其牟取不当利益的空间,使其守住为民服务的本位。 从各地的实践和探索看,改革预算制度,公开“三公”经费和接待标准,就能有效管住乱花钱的手、刹住吃喝风;改革审批制度和决策方式,防止“一言堂”“一支笔”,推进民主决策和公平竞争,就能使吃拿卡要、“跑部钱进”等现象越来越少。因而,“不送礼”的中秋节只是一个新的开始,破除“四风”还需要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既要在治理力度上不放松,也要在制度创新上有突破,标本兼治,才能让党风政风民风越来越健康向上。 民众休假只能“爱‘拼’才会赢”? 邓海建 2013年09月19日00:0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上3天休6天、上6天休1天、上2天休7天……16日起工作进入混乱状态!”“请3天假休息8天”、“请2天假休息10天”……中秋、国庆假期临近,五花八门的微信提示、“拼假攻略”蹿红网络。人们热衷“拼假”,“爱‘拼’才会赢”,就是为了错峰出游,有一个高质量的假期。然而,硬性的假期设置,让假期数量和质量之间存在不少尴尬和无奈,合理化的休假安排距离百姓有多远? 中国自古有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休息休假权的落地,既是人作为生产要素的调整,也是公民意义上权益和福利的彰显。数日前,甚至有专家乐观预估,“依据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哪怕经济增速低一点儿,如果每年能增长6%,到2030年,我国就可以实行工作四天、休息三天的制度。”只是,在丰满的未来面前,现实显得相当骨感。西南财大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显示,受雇于他人或单位的劳动者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5.5天,创业者每周平均从事创业项目的时间为6.4天。当此背景下,合理安排好休息休假的内容和节奏,显得弥足珍贵。 去年以来,“拼假”成为中国式流行语,各种“拼假攻略”甚嚣尘上,创意的背后,是民众对假日安排的焦虑和怨尤。譬如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即将接踵而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今年中秋节休3天,国庆节休7天,前后有3个周末双休日被调整成只休一天。“混乱工作模式”持续大半个月,惹来不少网友吐槽“太凌乱”。估计会有不少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