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系统显示原理阴极射线管-Read.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形系统显示原理阴极射线管-Read

阴极射线管(CRT) 阴极射线管(CRT: Cathode-Ray Tube)是图形显示器的核心。 电视机中的显像管是CRT。 大多数视频监视器的操作都是基于标准CRT而设计。 CRT工作原理 CRT的基本工作原理: 由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阴极射线),通过聚焦系统和偏转系统,射向涂覆荧光层的屏幕上指定位置。 在电子束冲击的每个位置,荧光层发出一个小亮点,而产生可见图形。 电子枪:在控制栅极上的电压电平控制下,产生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通过聚焦、加速冲向荧火屏。 通过改变控制栅的电压可控制显示的光强。 聚焦系统:用来强制电子束在轰击荧光屏时会聚到一个小点,保证电子束轰击荧光屏时产生的亮点足够小。 为了提高显示器的分辨率,聚焦系统是关键之一。 加速电极:加速电极加有正的高电压,使经过聚焦的电子束高速运动。 偏转系统:控制电子束使其在荧光屏的适当位置绘图。 最大偏转角是衡量偏转系统的最重要指标。如果一个偏转系统所能产生的最大偏转角度较小,为获得较大的偏转距离就需要较长的管子,其结果是显示器的前后径长。 CRT的荧光屏 荧光屏是内壁涂有不同类型和颜色的荧光粉层的玻璃屏 不同颜色的荧光粉层提供图形的彩色显示。 不同类型的荧光粉层之间的主要差异是余辉时间: 从屏幕发光到衰减为其光亮度十分之一的时间。 CRT电子束能量转移到荧光层,就在屏幕上生成亮点。 电子束的一部分能量因摩擦而转换为热能,其它电子撞击到荧光层时,其动能被荧光层吸收导致荧光层原子的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而发光。 短暂时间后,被“激活”的荧光层电子开始回落到稳定状态,维持屏幕光亮。 在屏幕上看到的是所有的电子光发射的组合效应: 荧光屏所产生的颜色取决于 电子束激活荧光粉层的颜色种类数和强度等级, 与彩色显示原理类型相关 。 荧光屏的刷新 荧光屏的发光点随所有被激活的荧光层电子转移到自身基本能级后,很快衰减。 由于荧光层发射的光亮度衰减很快,必须采用某种方法来保持屏幕图像。 维持荧光增长的办法之一是快速控制电子束反复重画图像,这类显示器称刷新式CRT。 余辉时间是决定产生稳定视觉画面所需刷新频率的主要因素。 较短余辉时间的荧光层,需要较高的刷新速率来保持屏幕图形不闪烁。 短余辉时间的荧光层用于动画, 长余辉时间荧光层则用于显示高复杂程度的静态图形。 对图形监视器来说,通常采用余辉时间为10到60μS的材料构成。 荧光屏的光点 电子束轰击荧光屏产生亮点的强度满足高斯分布: 亮点中心位置的亮度最大,并向亮点的边缘衰减。 亮点尺寸依赖于强度,并引起相邻两亮点间产生相互覆盖: 当每秒钟有更多的电子加速飞向荧光层时,CRT电子束直径及发光亮点增大; 增大激活能量趋向于传播到邻接的荧光原子,就进一步加大亮点直径。 当两个荧光发光亮点间隔大于亮点亮度衰减到最大值的约60%直径时,两亮点是可区分的。此时,荧光屏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单位长度上能识别的最大光点数称为分辨率。 发光点的直径越小,相邻光点亮度分布重叠部分越少,更容易分辨,CR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两相邻亮点单独显现时的间隔长度应保证大于具有亮点中心强度约60%处每个亮点的直径。 荧光屏亮点分布 荧光屏的性能 CRT的分辨率常常简述为每个方向的总点数 更精确的分辨率的定义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单位长度上可绘制的点数(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 CRT的分辨率取决于荧光层的类型、被显示的亮度、聚焦系统及偏转系统等。 典型的高质量系统分辨率为1280×1024,在许多系统中还要用更高的分辨率。高分辨率系统常常被称为高清晰度系统(high-definition System)。 CRT可实际绘制的屏幕点数依赖于它相接系统的能力。 CRT的纵横比(aspect ratio)。 几何图形视错觉:垂直线比水平线要长些。 通常,屏幕设计成水平尺寸大于垂直尺寸。 屏幕两个方向生成同等长度的线段所需垂直点数对水平点数的比值。 CRT的物理尺寸是由屏幕对角线的长度给定的。 彩色阴极射线管 用CRT产生彩色显示有两种技术: 电子束穿透法 荫罩法 黑白CRT和彩色CRT原理一致,区别在于: 黑白CRT的荧光物质只有一种,控制电子束的电压值就能得到不同灰度层次的黑白图形。 彩色CRT利用能产生不同颜色光的荧光层的组合来显示彩色图形,组合不同荧光层的发射光,便能生成一定范围的彩色。 电子束穿透法 电子束穿透(beam-penetration)法通常是用红-绿两层荧光层涂覆在CRT荧光屏的内层,而不同速度的电子束能穿透不同的荧光粉层而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屏幕上光点的颜色依赖于电子束穿透荧光粉层的深浅;或者说,电子束的速度决定了屏幕上光点的颜色。例: 低速电子束只能激励外层的红色荧光粉而发出红光, 高速电子束则可穿透外层而激励内层发绿光的荧光粉层而发出绿光, 中速电子束则同时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