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毕业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毕 业 设 计(论 文) 太 原 理 工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原始数据(资料): 要求:通过半年的毕业设计,使同学们对大学所学的知识能够有个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使同学们走向社会后能够成为模范带头人,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原始数据:km,最小长度为5.40 km,平均长度为6.12 km,井田的倾斜方向最大长度为4.21 km,最小长度为3.60 km,平均长度为4.02 km。井田批准开采3、9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4.4m、6.62m,煤层平均间距为50m,两层都属于全区稳定可采,中间只有局部地区有夹矸。顶底板条件较好,易于支护。井田面积9.634km2,设计生产能力为240万t/a。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各煤层均有爆炸危险性,自燃发火等级为Ⅰ级。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50m3/d,涌水量最大时为500m3/d。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学生应交出的设计文件(论文):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 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 [2] 煤炭工业部.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M].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3] 徐永圻. 煤矿开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4] 汪理全.矿井开采设计[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5] 魏同.煤矿矿井采矿设计手册[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6] 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7] 黄元平.矿井通风[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8] 中国煤炭矿山机电设备及安全装备选型手册[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社,2007. [9] 吴国华.综采设备配套图册[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10] 严万生. 煤矿固定机械及运输设备[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11] 俞启香. 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M].第1版.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12] 邹光华,吴建斌.矿山设计CAD[M].第1版.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13] 谢锡纯,李晓豁. 矿山机械与设备[M].第1版.徐州:中国矿业学院出版社,2000. [14] 阎绣璋.煤矿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 [15] Y.H.OU.Y.Wu, On fuzz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89(32) 2、《矿固定机械及运输设备》 3、《通风与安全 专业班级 学生 要求设计(论文)工作起止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目 录 目录 1 摘要..................................... 1 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址特征 2 1.1 矿区概述 2 1.2 矿床地质特征 3 1.3 煤层质量及煤层特征 8 第二章 井田境界及储量 11 2.1 井田境界 11 2.2 井田储量 11 2.3 矿井可采储量 13 第三章 矿井的年产量、服务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 19 3.1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19 3.2 矿井的工作制度 20 第四章 井田开拓 21 4.1 井简形式及井筒位置的确定 21 4.2 开采水平设计 24 4.3 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30 4.4 开采水平与回风水平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 32 4.5 开拓系统综述 35 第五章 采区巷道布置 38 5.1 设计采区的地质概况 38 5.2 采区形式、采区主要参数的确定 39 5.3 采区区段的划分、区段平巷的布置,层间与分层间的联系方式 41 5.4 采区车场及硐室 42 第六章 采煤方法 45 6.2 主采层的煤层赋存条件、煤层结构及围岩条件 57 6.3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58 6.4 采煤机械的选择和回采工艺的确定 59 6.5 循环方式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64 第七章 建井工期及开采计划 67 7.1 建井工期及施工组织 67 7.2 开采顺序 71 第八章 矿井通风 73 8.1 概述 73 8.2 矿井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的选择 73 8.3 总风量的计算及风流分配 75 8.4 矿井总风压及等积孔的计算 79 8.5 通风设备的选择 84 8.6 灾害防治综述 86 第九章 技术经济指标 88 9.1 全矿人员编制 88 9.2 劳动生产率 89 9.3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