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概念的产生及早期演变.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少数民族”概念的产生与早期演变 《民族研究》2011 年第3 期 近代中国人指称的“少数民族”概念,主要有清末排满革命思潮,欧洲“保护少数民族 条约”和共产国际的民族与殖民地理论三种思想来源,通过混同使用,内 涵外延互有交叉。 对国内民族问题意见纷纭的重要原因在于,各自所依据的外来民族理论原本渊源各异,意 涵有别,传入中国后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异,令人不易正确理解、把握和区分。中国人对 “少数民族”概念认识的早期历程表明,外来民族理论与本国国情结合的本土化过程虽是历 史趋势,但过程十分曲折,应予厘清。 关键词:少数民族 弱小民族 被压迫民族 少数民族问题 作者杨思机,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地址:上海市,邮编 200433 。 民族名称的产生及其与实体的相互关系,包含民族划分和认同等诸多问题,一向为学 界所重视。由于人口总量相对较少,我国汉族以外的 55 个民族习 惯性地被称为少数民族。 表面看来,“少数民族”仅具人口多少的统计学意义,实则只有从“多数民族” 的角度出发, 才有少数民族观念,汉族和少数民族体现了对应划分的民族关系。此事看似简单,实则 牵涉一个重大问题,即“少数民族”概念的由来。 以往学术界较少考察“少数民族”作为一个后出集合概念的渊源流变,通常不分古今差 别,比如,对它和非汉民族其他指称如“弱小民族”、“被压迫 民族” 的联系与分别,缺乏 清晰的比较鉴别等,容易将复杂历史简单化。本文试依照时空顺序寻究“少数民族”概念在 中国演化的早期进程,希望借此深入理解外来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曲折进程,进一步认识 少数民族问题的客观规律。 一、由满、汉对比而生“少数民族” 中国的现代民族概念,主要是清末以来受西方民族理论影响才普遍使用的。当时满、 汉民族关系日趋紧张,从人口多寡、文明程度等对比角度出发,汉人尤其是排满论者,容 易产生“汉”多“满”少的民族观念,直接催生“少数民族”概念。其中,许多观念都来自日本。 韩锦春指出,1905 年刊载于《民报》的《民族的国民》一文,已经使用了“少数民族” 一词。此文出自汪精卫,他根据民族同化的史实,归纳出民 族关系的四个公例:“第一例, 以势力同等之诸民族融合而成一新民族。第二例,多数征服者吸收少数被征服者而使之同 化。第三例,少数征服者以非常势力吸收多数被征服者而使之同化。第四例,少数征服 者为多数被征服者所同化。” 以此衡量中国,谓自黄帝迄于明,“我民族实如第二例所云: 多数民族吸收少数民族而使之同化”,明亡以后,“我民族” 降至第三例中的地位。结合排 满语境,可知“我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即汉族以外诸民族。 与革命派进行种族革命论战的梁启超,也承认这四个公例。梁、汪两人所用“ 民族”与 “ 国家”概念,主要源于德国学者伯伦知理有关国家学说的日译文本。两人都可能看过吾 妻兵治节译的伯伦知理原著《国家学》,以及美国学者巴遮斯著,日本人高田早苗、吉田 巳之助节译,但吸收包括伯伦知理在内的德国学者对于英文nation 理解的《政治学及比 较宪法论》两书。虽然这两本书都提及现代民族国家中,各民族在数量多少、实力大小、 彼此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但并未 明确提出四个公例。汪精卫曾说,包括四个公例在内的 内容,“ 皆政治学者社会学者所标之公例也”,表示并非己见。或许仍与日本有关。1917 年,陶亚民摘译 日本人中村久四郎所著《极东之民族》而写成的《民族之意义》一文, 论述了一个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关系的种种情形,其中就有这四个公例。可见汪说确有所 本。 梁启超主张在“小民族主义”之外,实行“大民族主义” 。“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 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 于国外之诸族是也” 。他提出, 只有以汉族为中心吸收满族,合汉、满、蒙、回、藏、苗为一大民族,才能达此目的。革 命派也开始改变激烈逐满的态度,承认一国之内不可能只有单一民族。汪精卫参照伯伦 知理以一族为中心而统御全国的学说,认为蒙、回、藏诸族能力薄弱,只有以汉族为主体 建立民族国家,进而容纳其他民族,才能妥善处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可惜“少数无能之 民族”满族“腐败无能”,唯有推翻清廷,方能达此理想。刘师培认为,多个民族同隶一政 府之下,最不公平的是政权握于少数强族之手。“及少数之强族失其强权,势必与多数之 民族同化”,故只要君统覆灭,少数“满人”必然同化于多数汉人,无需驱逐。时人正是借 用外来民族理论有关民族人数多少、实力对比的观点,来理解和处理当时汉族和满族及其 他各族的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