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辐射的危害
核辐射的危害 组长:马珏 组员:李锐 彭艳梅 李瑞 宋雪梅 周文 蓝鹏 钟诚 日本核电站爆炸的原因 抵抗地震能力较弱 超役工作,设备老化 建成时间早,技术落后,抗风险程度相对较弱 抵抗地震能力较弱 核电站的选址是非常关键的,重要的一点是要尽可能远离地震活动带和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构造环境;由于日本国土狭窄,本身就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带上,地震威胁不容忽视,尽管很多专家和公众曾激烈反对日本建造核电站。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日本仍然建设了大量核电站。日本早期核电站设计抗震标准为里氏6.5级,在 2006年日本修改了核电站抗震标准,将这一标准提高到抗震能力最大为里氏7.0级。但这次9.0级特大地震对抗震能力最大为里氏7.0级安全标准的核电站造成损害也就不足为奇了。 超役工作,设备老化 东京电力公司完成了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报告称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了一系列老化的迹象,包括原子炉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压力抑制室出现腐蚀等。但当地并没有关闭该核电站,而是为其制定了长期保守运行也就是再延长使用20年的方案。16日日本专家在分析核电站泄漏事故原因时也认为是设备老化所致。从这次事故发生后出现阀门失灵等现象分析也能证实这一点。 建成时间早,技术落后,抗风险程度相对较弱 福岛核电站使用的是老式单层循环沸水堆,只有一条冷却回路。核燃料对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汽化,然后蒸汽驱动汽轮机产生电流,蒸汽冷却后再次回复液态,再把这些水送回核燃料处进行加热。蒸汽压力锅内的温度通常大约是摄氏200多度,一旦发生故障,蒸汽里就带有辐射性物质沸水反应堆。专业人士强调,日本这样地震频繁的国家使用这样的结构非常不合理。一旦出现冷却系统故障,即使停堆,反应堆的温度也会快速升高,进而会发展到燃料熔化等事故发生。 核电站爆炸释放的放射性 物质的污染程度 在9.0级强震中遭破坏的福岛核电站已使放射性物质污染由大气扩大至土壤和海洋,且其对环境及海洋生物的影响“目前尚无法测定和评估”。 21日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水口以南约100米处对海水进行的放射性物质检测结果显示,水样中放射性碘131、放射性铯134和放射性铯137的含量分别为法定浓度的126.7倍、24.8倍和16.5倍。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力安全保安院称,这样的水每天饮用两升、连续饮用三天摄取的放射性物质就可达到规定的1毫西弗全年摄取量。这是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以来,海水首次被证实遭到污染。 核电站爆炸释放的放射性 物质的剂量 核电站辐射初始水平达到每小时8,217微西弗的峰值,如此高的辐射,至少是人体一年建议承受水平的八倍。后来辐射水平下降到了2,400微西弗左右。 微西弗是放射性剂量的计算单位之一,放射性剂量的标准单位叫做西弗,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能量(放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1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西弗=1000毫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就拿我们国家的标准来讲,每一个人都受到一定天然本体放射性的照射,也就是说在中国这个领土情况下,地质情况下,每个人每年所受到的积累量是2.7个毫西弗,等于2700微西弗。 核电站爆炸释放的污染物质 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是指核反应堆里的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公众受到辐射危害。 核泄漏对人员的影响表现为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有α、β、γ三种辐射形式。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核电站爆炸对人类的危害 局部照射损伤是随受照剂量的不同,在受照部位可能出现红斑、水肿、干性脱皮和湿性脱皮、起水泡、疼痛、坏死、坏疽或脱发等症状。局部皮肤损伤通常持续几周到几个月,严重者常规方法难以治愈。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γ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