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梦幻游戏名字大全:最感动的事往往最普通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 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的影响 /nan/ 要点回顾 一、正弦式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物理量 1.产生原理:______(如图所示,线圈匀速旋转时,ab、cd将切割磁感线产生周期性变化的交变电流)。 2.两个位置(1)中性面位置(通过的磁通量__________,感应电动势为0,电流方向改变的位置)。 (2)垂直中性面位置(垂直切割磁感线、电流、感应电动势为______的位置)。 3.四个值(1)最大值:Em=_________(涉及_________________耐压时使用)。 (2)有效值:E有效值=___________=0. 707Em[计算用电器的________时使用,此关系仅适用于正(余)弦式交流电]。 (3)瞬时值:e=NBS?sin?t(以中性面位置为计时起点,在确定线圈的______时使用)。 4.产生设备:旋转电钮式发电机、旋转磁极式发电机 图象描述:从图象可得出最大值、周期和各时刻的瞬时值;也能找出对应的线圈的位置。 二、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定义:它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让交流和直流分别通过相同阻值的电阻,如果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则该直流的数值就是该交流的有效值。 说明:(1)只有正弦交变电流的电流、电压的有效值才是对应最大值的 倍。 (2)通常所说的交变电流的电流、电压;交变电流表的读数;交变电流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等都指_____值。 三、容抗与感抗 1.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容抗越___________。 2.电感在电路中的作用是“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感抗感________________。 3.电阻与交变电流的频率________关,对交直流的阻碍作用相同。 释难解惑 描述交变电流四指有何不同? 计算线圈某时刻的电流情况和感应电动势情况,该式是从中性面开始计时 交变电流某一时刻的值 瞬时值 适用情况几说明 重要关系 物理意义 物理量 计算电容器的击穿电压 最大的瞬时值 峰值 ①计算与热效应有关的物理量 ②铭牌上额定电压或额定电流值,交流电表的读数 ③保险丝的熔断电流 对正弦交流电 跟交变电流热效应等效的恒定电流值 有效值 适用情况几说明 重要关系 物理意义 物理量 计算通过电路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交变电流图象中图线和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与时间的比值 平均值 适用情况几说明 重要关系 物理意义 物理量 [例1]一矩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并位于线圈平面的固定轴转动,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讲练互动 1.正弦时交变电流的产生与图象 A. t1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B. t2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绝对值最大 C. t3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绝对值最大 D. 每当e变换方向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对值为最大 [变式练习] 一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中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0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 B. t=0.01s时刻,?的变化率达最大 C. t=0.02s时刻,交流电动势达到最大 D. 该线圈产生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例2]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感应强度B=0.5T,变长L=10cm的正方形线圈abcd共100匝,线圈电阻r=1Ω,线圈绕垂直于磁感线的对称轴OO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2πrad/s,外电路电阻R=4Ω,求: (1)转动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2)由图示位置(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转过60?时的瞬时感应电动势。 2.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与有效值 (3)由图示位置转过60?角的过程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4)交流电压表的示数。 (5)转动一周外力做的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09年下学期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