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界河大桥
江界河大桥
概况
特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主孔桥型为贵州省首创的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边孔为桁式刚构,孔跨布置为20+25+30+330+30+20米,全长461米。主孔跨径330米,居世界混凝土桁式桥梁之首。桥宽13.40米,桥高263米。1995年6月竣工通车。
桁式组合拱桥是我国首创的一种兼有拱、梁特点的新型桥梁。
获奖情况
1.1996年获贵州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 1997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交通部优质工程一等奖。
3. 贵州省“七五”跨“八五”重点科研项目“大跨度桁式组合拱桥研究”课题的依托工程。
为了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合理桥型和施工方法,由贵州省交通厅主持,同济大学参加协作,自1979年开始研究兼有拱、梁特点的桁式组合拱桥,并采用钢制人字桅杆代替传统缆索吊机作为主要吊装工具,用吊臂拼装法施工。
桁式组合拱桥
为什么需要桁式组合拱桥
桁式组合拱桥
桁式组合拱桥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上弦在墩顶和拱顶之间的适当位置断开,使上弦放松,下弦负担减轻,以调节各杆件的内力,使结构受力更趋合理。
断开处
断点处至墩顶可视为悬壁桁架墩,支撑着中部的桁架拱,形成拱、梁组合体系
中部的桁架拱
复杆
大桥采用斜拉式杆:斜复杆受拉,竖杆受压。
设计创新
1.在桁式结构的关键部位--节点设计中,大胆采用了空心节点,减轻了吊重和自重,这在国内外桁式桥梁中是没有先例的。
2.进行了上弦断点位置、各杆件截面面积、刚度比、边孔桥型的优化设计。
3.采用了多点、分散的群锚及竖直桩锚与水平墙锚相结合的锚碇体系。
4.采用了高强钢筋轧丝锚和高强钢丝镦头锚、弗式锚预应力体系,并解决了体系的综合运用问题。
节点
本桥采用以圆弧过渡的扩大空心节点,既可以避免应力集中,有保证了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布设,同时减少了节点圬工数量和吊装重量。
各杆件边线交汇处一律以圆弧过渡,杆件截面重叠部分不是全部填实,而是根据受力与设置预应力钢筋的需要,将腹杆、上下弦杆内整个空间或者部分空间相互交叉重叠的大部分截面全部挖空。
截面形式
本桥上构所有杆件均采用箱形截面,各种截面的面积比、刚度比经过优化确定。上下弦及实腹段截面系先预制两边箱(桁片),吊装就位后再加盖顶、底板组成三室箱。上弦杆为高2.2m、宽10.56m的单箱三室截面,其顶板既作承受局部荷载的单向(桥面)板,有作为上弦杆的一部分参与纵向受力,设计成空心板,腹板呈工字形。
预应力体系设计
本桥上弦杆与斜杆为预应力构件,根据受理与施工需要,分为永久索和临时索,在体系转换后,主孔断点至拱顶区段为压弯构件,故仅布置临时索。考虑到上弦预应力钢筋在施工中需多次松张、接长、张拉的特点,采用32mmIV级高强粗钢筋和轧丝锚;斜杆为一次吊装,不需接长,故采用5mm高强钢丝和弗式锚(锚固端用墩头锚)。
大桥结构方案
施工
本桥主孔桁片共分为14段,半跨为7段,预制构件为54件,全桥共108件(不含顶底板和横向联系),全部采用单件拼装。每件预制件控制在1200KN以内。主孔下弦顶底板为预制吊装,上弦顶底板为现浇。构件在两岸引道上预制。构件用千斤顶顶起脱模后,用专用托架运至轨杆脚下,由轨杆翻身并吊运至设计位置。主孔由两岸向河心逐段悬拼,至跨中合拢。
悬拼
两岸边孔为直接吊装,预制现场布置在边孔下面的岸坡上,由桥台向桥墩上逐段安装。
主孔采用桁架伸臂拼装,预制场布置在两岸引道上,全桥共分14段,由两岸桥墩向跨中逐段安装至全桥合拢。
上下弦两边箱(肋)分别采用单杆、三角形单片、梯形单片、框架等多种方式吊装,构建最大吊重为120T。
体系转换
悬拼合拢成拱后,即可进行体系转换。
方法:将上弦预应力钢筋逐根放张,并在断缝处将其断开,然后分段张拉永存预应力钢筋。上弦预应力钢筋逐根张放的过程,就是结构由施工中的悬臂桁架体系逐渐转换成桁式组合拱体系的过程。
为了保证放张过程中各杆件的稳定性,避免各杆件内力的剧烈变化,放张可以分成几步,并与施工加载交叉进行。
现状
2009年,江界河大桥下游40公里的构皮滩大坝建成,水库蓄水使江界河大桥的桥面高度下降到不足一百米。
土木工程学报1989年11月第22卷第4期
谷歌学术
百度文库
中国知网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贵州桥梁设计院
维基百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