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张涛)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
论文申报书
代码: 论文内容:□音乐□美术□管理□其他
题目: 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申报考姓名(含合作者): 张涛
第一作者姓名: 张涛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职称: 小教一级 职务:
单位:鲁布革中心学校
地址及邮编: 鲁布革中心完小 655802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是否发表过: 否 (如发表过请填写以下两项内容,并附上发表论文封面和目录页复印件)
发表论文的报刊名:
发表期数或日期:
报送单位(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章):鲁布革中心学校
报送日期: 2012 年 7 月
注:1、申报书每一项内容逐一填写,不要留空白;“论文内容”在相应空格内画“√”
2、论文摘要和正文页请勿出现作者及所在单位字样。
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摘 要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关键词:自信心 兴趣? 爱心鼓励? 用心启迪 感悟美与乐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 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新课程标准”提出: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却常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增强自信心,音乐情境激趣?。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一个女同学,胆子特别小,说话的声音也特别小,每次让她唱歌时,别的小朋友都会在下面喊“声音好小呀”、“唱的什么呀,听不到呀”、“好像小蚊子在嗡嗡呀”等类似的话。别的小朋友这样一说,这个女同学因为害羞声音更小了,甚至就不唱了。这时,教师要制止别的小朋友的喊声,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难道你们没有听出来,这位小朋友的声音虽然小,但是也有她自己的特色吗?你们听,她的声音是不是很甜美、很柔和,等我们演音乐剧的时候她不是很适合演一位美丽、端庄的公主吗。”这时,别的小朋友们停止了说话,都静静的等着听这位女同学唱歌。教师要说:“我们的小公主,用你的甜美的声音再为我们的小朋友们唱一遍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大家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这样教师有了信心作基础,幼儿们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黑格尔也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创设一系列具有浓郁审美色调的情境,让音乐在情境中走“近”孩子的心灵,孩子们能主动地感受音乐的美,热爱音乐,从而更好的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情境教学应用在音乐课堂中,也能成为促使儿童生动活泼地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平时的学习和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研究。
1、用音乐带入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领悟音乐的情感,运用多种手段,声情并茂地表现音乐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更宽泛的空间创设充满浓郁艺术气息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音乐情感的理解。但它们具备一个共同的宗旨:必须从音乐出发,能够深深的吸引学生。
2、优化情境,升华情感,与音乐产生共鸣。
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上。音乐课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趣。一堂音乐课要使学生的情感达到这样的境界,课堂情感的升华是必须的。
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也说过:“儿童生来爱美,审美感受的愉悦,会促使儿童主动地去接受富有美感的教育。然而,儿童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及熏陶才会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