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青春期教育》校园青春科普丛书.pdfVIP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青春期教育》校园青春科普丛书.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青春期教育方法的原则 青春期教育方法的原则,是进行青春期教育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 它是根据青春期教育的目的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提出来的,也是青春 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从实际出发,正确理解和贯彻以下原则,对 提高青春期教育的质量有重要意义;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使青春期教育 教学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知识、态度、行为教育的统一 国家教委的有关文件指出,我国的青春期教育内容,包括性生理、性心 理、性道德三部分,以社会主义性道德为核心。社会主义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许多国内外的性教育专家都认为,现代社会的性教育不能只是生理知识的传 授,还必须通过品德行为的培养来进行,因为性行为总是反映着人的道德行 为。性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性的道德约束能力,帮助青少年理解和遵守社 会规范。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青春期教育与数学、物理等教育的区别也 正在于此。 (一)知识是态度和行为的基础 青春期教育归根结蒂要落实到态度和行为上。但是,获得知识是基础。 如果没有性生理、心理和道德知识的基础,态度和行为就不可能改变,那样 的教育就没有力量,就没有说眼力。 (二)如何判断人的行为 人的行为表现非常复杂,人的心理变化也无法预测,有的人甚至对于自 己都无法掌握,怎么判断和研究人的行为呢?其实,人的行为表现总是以他 过去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由他的价值观念所支配。知是基础,行是结果, 只有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情感行为,只有对是非、善恶、美丑有了 明确的认识,才会产生正确的道德评价能力,从而能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和 评价自己。行为不仅是外在表现,包括一个人的思考、感觉在内。广义的行 为至少包含三个方面, ①认知 (知识):有关知识的回忆、认识及智能发展的表现; ②情感 (态度)方面:有关兴趣、态度的改变,以及价值观念的表现; ③技能 (行为)方面:个人确定将知识、态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所以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应分别从三个方向作深层次的探讨、思考。 (三)怎样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转型,政治、经济、社会及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巨 大的改变,人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变化。学生教育往往碰到这样的现象,老师 只告诉学生一部分知识,可学生已建立了一套与老师、家长完全不同的价值 观。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接受社会信息并不是你传播什么,他就接受什么, 而是经过学生自身的判断、选择、取舍这样一个内化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 设计时,必须弄清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他的心理状况,看他们已经知道了些 什么,有哪些不正确的或模糊的认识,以及想知道些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 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来做价值观念的澄清,进而改变学生的行为。 向中学生传授青春期教育知识是较容易做到的,但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 为,往往是艰巨的,需花很多时间,而这正是青春期教育的目的。 (四)认识、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认识的提高是态度转变和行为规范的基础。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知识,提 高了认识,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才可能转变态度,指导自己的行为。而态度 的转变和行为的规范又是认识提高的目的,同时又加深了认识,这是理论与 实践的结合。青春期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着眼于这三者的统一,处理好这三者 的关系。在进行科学的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引导受教育者端正态度,转变观 念,规范行为。这既是青春期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它的目的。 二、启发、诱导、尊重、交流,帮助青少年进行正确的选择 (一)启发诱导,贵在善“问” 教育教学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思想,自古有之。孔之说过: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意思是说,在学生积极思考而又没有搞通的时候,教师要施之 以启发,在学生表达有欲而又不能时,教师要给以鼓励和引导。启发式教学 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出发,依据学习过程的 规律,尊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恰如其分地肯定和指导他们的学习 方向,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难予启发性指导,沉重是一个自觉、主动的过程, 启发学生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或作结论,教师的工作不是直接 “教”给学生知 识、观念等,而是一个帮助者,帮助学生来构造知识,去形成观念。在对学 生进行启发的过程中,教师应经常设置一些 “问”,如性道德的两难设问等, 以了解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和吸引学生进行思考。 “问”的艺术是启发的 关键,是研究和表现启发式教学的艺术性的重要方面。问的目的是启发学生 自己进行思考。调动学生 “参与”的积极性。通过“问”,让学生愿意提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