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血压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作用
·中文论著摘要·
高血压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影响
.▲上.—JL
刖 吾
1996年发表的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中首次使用了“急性冠脉综
合征(ACS)”这一术语,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最多发的一组
临床危急症候群,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急性心肌梗死(AMI),AMI
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统称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ACS)。近年来,冠心病危险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
在众多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已被证实是对冠心病发病有着重要和独立影响的危
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显示血压相关指标如脉压(PP)、脉压指数(PPI)、搏动
指数(PI)等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血压相关指标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更多
的关注。本研究旨在调查辽宁省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
的高血压流行特点及血压相关指标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以及
脉压指数、搏动指数等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及预后中的意义,为临
床医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实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在辽宁省范围内10城市的14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入选2006年3月.2007
年1月间发病并入院的非ST段抬高性的ACS患者900例,其中男性患者544名,
平均年龄65.24-10.5岁。
分组:
(1)高血压组: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测肱动脉血压高者。
(2)非高血压组:无高血压病史且入院时肱动脉压正常者。
二、方法
1、记录患者入院时情况
入选患者的治疗不做任何干预,以填表方式记录患者情况,包括既往病史、既往
治疗情况、第1次入院临床特征、住院治疗情况。
2、随访患者出院后情况
随访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情况,主要治疗、特殊干预治疗措施
以及确定发生的心血管事件。
3、数据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l0.0软件和SASV8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的描述
采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4-标准差(x±s)表示;分析时计量资料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矛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o.05
有统计学差异。
实验结果
(一)随访6个月后比较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NSTEACS患者的心血管事
件发生情况。高血压组患者再发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新发心衰、因心脏病再
入院等事件高于非高血压组患者,两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O.05。
(二)经筛选后,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脉压指数、搏动指数、
年龄、性别和TnIjE常值等9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中,得出如下结果:
1、高血压是NSTEACS的独立危险因素。
2、收缩压是NSTEACS患者再发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新发心衰、因心脏病
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3、脉压是NSTEACS患者再发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
危险因素。
4、脉压指数是NSTEACS患者新发心肌梗死、新发心衰、因心脏病入院的独
立危险因素。
5、搏动指数是NSTEACS患者再发心绞痛、新发心衰和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
2
危险因素。
讨 论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较为严重的后果之一,NSTEACS的发病机制是
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高血压是促进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且血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性,高血压
并发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约为没有高血压者的3倍。其机制为长期的血压升高,使
动脉血管内膜损伤、增厚,其次血压增高、动脉分支的特定角度和走向等引起血
流动力学改变,产生湍流,在剪切应力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和血管紧张素等的长期
反复作用下,内膜损伤加重,并且发生功能变化,有利于脂质的沉积和血小板的
黏附和聚集,从而形成了粥样硬化,导致或加重冠心病。另一方面,血压变异性
越大,机体压力反射反应下降越明显,从而引起靶器官损害。血压若急骤升高可
导致心肌梗死、猝死、短暂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上升。
本实验中的900例NSTEA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脂饮食对老年大鼠骨骼肌及肝脏脂肪酸代谢及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pdf
- 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相关蛋白PGC-1α的表达和调控.pdf
- 高脂饲养胰岛抵抗大鼠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pdf
- 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及生活方式及帕金森病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pdf
- 高血压SD大鼠心脏超声参数与心肌癌基因表达和二者相关性的研究.pdf
- 高血压、血脂异常、炎症及肾损害的相关性分析——珠海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部分资料研究.pdf
- 高血压人群中不同因素及颅内动脉瘤关系的初步研究.pdf
- 高蛋白饮食对大鼠肾组织CD68、MCP-1、TNF alpha表达的作用.pdf
- 高脂高糖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小型猪模型的GLP-1变化探究.pdf
- 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对左室重构和功能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