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萧旭龙龛手鉴铷-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龍龕手鑑》“銣”字考
(首發)
蕭旭
江蘇省靖江市廣播電視臺
1.《龍龕手鑑》:“銣,尼主、而遇二反。”《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海》:“銣,冗主、而遇二切。”《篇海類編》:“銣,冗主切,音汝,又而遇切。”《康熙字典》列入《備考》,《中文大辭典》、《漢語大字典》皆云“義未詳”。有音無義,陳飛龍、鄭賢章二氏之《〈龍龕手鏡〉研究》皆未考。“銣”字其義不明,要得知它的意義,須從考察同源字入手。
2.我們先考查從“如”得聲之字的詞義。
2.1.《說文》:“帤,一曰幣巾。”段注:“幣當爲敝,字之誤也。”《六書故》引正作“敝巾”。《繋傳》:“臣鍇按:《易》曰:‘濡有衣帤。’又道家《黄庭經》曰:‘人間紛紛臭如帤。’皆以塞舟漏孔之故帛也,故以喻煩臭。”
(1)《繋傳》所引《易》見《既濟》:“濡有衣袽。”《釋文》:“袽,王肅音如,《說文》作絮,《廣雅》云:‘絮,塞也。’子夏作茹,京作絮。”馬王堆帛書本《周易》作“茹”,與子夏本同。《集解》引虞翻曰:“袽,敗衣也。”盧文弨曰:“?,舊本作絮,案《說文》作?,今從改補。”黄焯校云:“絮,宋本同,盧依《說文》改作?,下‘絮塞’同。”盧改非也,《周禮·夏官·司馬》、《考工記·弓人》鄭玄注二引《周易》,並作“絮”字,與京房本同。《考工記》《釋文》:“絮,本亦作帤,《周易》作袽。”毛奇齡曰:“敝?名袽……若夫袽、?、帤同音,同是敗絮塞舟漏之物,故徐鍇云‘帛臭’。臭者,敗也。《黄庭經》云:‘人間紛紛臭如帤。’亦指臭敗。”
(2)《繋傳》所引《黄庭經》,《雲笈七籤》卷12、宋陳田夫《南嶽總勝集》卷下《敘唐宋得道異人高僧考《廣韻》:“?,衣敝。”“?”同“袽”。?、??,當以作絮、?為正,字從如得聲,非從奴得聲,《周易》《釋文》引《說文》正從如作絮字。《說文》誤收錯誤字形“??”、“?”。段氏謂“袽、?皆??之誤字”,黃侃謂“‘?’同‘絮’”,皆非也。1922年《福建新通志》:“敝衣曰??。”“??”亦當作“?”,可知此義猶存於近代閩語也。
2.3.《吕氏春秋·功名》:“以茹魚去蠅,蠅愈至。”高誘注:“茹,讀茹船漏之茹字。茹,臭也。”《文選·魏都賦》:“神惢形茹。”李善注:“茹,臭敗之義也。”吕向注:“物之自死曰茹。”《廣韻》:“茹,臭也。”趙少咸《疏證》舉高誘、李善注為證。《楚辭·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文選·離騷》呂延濟注:“茹,臭也。”黃靈庚曰:“茹蕙,謂萎絕之芳草。”二氏說是。茹蕙,言臭敗之蕙也。“茹”訓敝敗、物之自死,敝敗斯臭矣,二義相因也,故高誘、李善訓“臭”也。《吕氏》高注“茹,讀茹船漏之茹字”,是高氏所見本亦同子夏作“茹”也。高注“茹船漏”者,謂以破布塞漏船之空隙也。塞漏船空隙之物,亦可用竹屑、竹皮,其專字作“筎”。《玉篇》:“筎,竹筎,以塞舟。”《集韻》:“筎,刮取竹皮為筎。”《六書故》:“筎,刮取竹青也。”《備急千金要方》卷12有藥物“青竹筎”,又卷16有“生竹筎”,皆指竹皮。今西南官話猶稱用來堵塞船漏的竹屑為筎。《魏書·食貨志》:“又其造船之處,皆須鋸材人功,並削船茹,依功多少,即給當州郡門兵,不假更召。”此所削之茹,即筎,竹皮也。《會稽志》卷17:“會稽往嵗販羊臨安,渡浙江,置羊艎版下,羊齧船茹,舟漏而沈溺者甚衆。”羊所齧之茹,不是破布,就是竹皮。“茹”、“筎”皆指破布、筎,用來堵塞船漏,作動詞用,以破布、竹皮堵塞孔洞亦謂之茹、筎。名詞、動詞,其義相因也。《廣雅》:“絮,塞也。”王念孫曰:“?,各本訛作絮。《既濟》《釋文》云:‘袽,《說文》作?,《廣雅》云:‘?,塞也。’子夏作茹,京房作絮。’今據以訂正。”“絮”字不誤,王說非是。《周易》《釋文》引《說文》《廣雅》並作“絮”字,王氏所據本誤。《齊民要術》卷7:“及下釀,則茹甕。”又“冬釀者,必須厚茹甕,覆蓋。”又“十月初凍,尚煖,未須茹甕;十一月、十二月,須黍穰茹之。”又卷9:“小開腹,去五臟,又淨洗,以茅茹腹令滿。”黃生曰:“按:茹者,以物擁覆取煖之名。字書茹字無此義。《禮·樂記》:‘煦嫗覆育萬物。’注:‘以氣曰煦,以體曰嫗。’當用此嫗字。”黃承吉曰:“此正各條所云‘凡同聲之字皆同義’,故茹之義即是嫗,古不必定書嫗。”黃氏以“嫗”為正字,非也。繆啟愉曰:“茹,《要術》中特用詞,作‘包’、‘裹’解釋。字書未載此義。高誘注《呂氏春秋·功名》的‘茹’說:‘茹,讀茹船漏之茹字。’字亦作袽,王弼注《易經·既濟》的‘衣袽’說:‘衣袽,所以塞舟漏也。’由塞這一義引申為外面包裹,就是‘茹甕’。”繆氏釋義是也,而謂“字書未載此義”,則失檢《廣雅》“絮,塞也”之訓。《唐律疏義》卷27:“茹船,謂茹塞船縫。”蘇軾《杜處士傳》:“船破須筎,酒成於麴。”二例亦塞義。
2.4.《淮南子·說山篇》:“故桑葉落而長年悲也。”高誘注:“桑葉時既茹落,長年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