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题 目 浅谈古建筑物的防雷
专业名称 防雷技术
班 级
学生名称
指导教师
系 主 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前往古建筑旅游的人群也越来越多。每年雷击造成事故时有发生,直接威胁到旅游人群和古建筑物的安全,从而导致雷电灾害的损失也越来越大,这就对我们防雷技术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防雷工程是一项多学科,跨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紧密结合信息工程技术和电磁兼容技术,采取综合治理、系统防护. 本文为了要保证古建筑和旅游者的安全, 防止遭受雷击造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安全问题。因此古建筑物的防雷工作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关键词:古建筑、系统工程、综合治理、雷电、防雷。
目 录
一 雷电的形成 1
二 建筑物的基本概况及周边的环境 1
三 雷电对古建筑物的危害 2
3.1 古建筑易遭雷击的原因 2
3.2 古建筑的雷规律 2
3.3 古建筑物防雷等级的确认 3
四 设计依据(参考文献) 3
五 建筑的防雷措施 3
5.1 接闪杆系统 4
5.2 接闪杆系统的局限性 4
5.3 球雷的防护 4
六 防雷设施的安装与管理 5
6.1 安装及注意事项 5
6.2 维护检查 6
七 防雷起到的效果 6
八 致谢 6
一 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十分壮观的声、光、电现象,同时,雷电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给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随着现代生产设备的高速发展愈显严重,雷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危害程度在不断增加。
二 建筑物的基本概况及周边的环境
古建筑一般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长历史年代的寺、庙、殿、楼、塔等建筑,它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由于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火灾荷载较大,一旦遭雷击起火,火势易蔓延,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而我国现存古建筑的防雷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防雷引下线少,不易采取均衡电位措施,没有防球雷措施等。
很多古建筑中都有不少高大树木,这些树木可能遭受直击雷或引下球雷,对古建筑造成破坏,因此应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A、在树顶安装,沿树干敷设引下线,下部埋设接地装置;
B、枯朽树木的洞穴应用灰膏封堵严密,防止积水,导致树木接闪;
C、树木本身或根部不得缠绕钢筋,并不得在树下堆放大量金属物体;
D、古建筑周围栽种树木时,树干应距建筑物不应小于5米,树冠不应小于3米。
一般雷击类型可分为直击雷、、侵入和球雷四种。对古建筑危害较大的主要是直击雷和球雷。而要产生雷击,首先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达到一定的强度,击穿绝缘空气,形成电流通道;其次要有突出的物体造成其周围电场突变,感应出异号电荷。古建筑多为木结构,木材经过千百年变得十分干燥,在雨天潮湿,电阻率变小,并且内部年久积满灰尘,易积蓄电,带有电荷容易引来雷电流。还有很多古建筑建于高山上,本身地势较高且位置突出,更容易遭受雷击;同时有些古建筑内高大树木较多,也容易引雷殃及古建筑。
雷击规律的影响因素。大量雷害事故统计资料和试验研究证明,雷击的地点和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些规律称为雷击规律。地面上建筑物的性质、形状,以及建筑物的结构、内部设击备情况对雷击的选择都会产生影响。当雷电先驱发展到离地面不远的空中时,地面上的电场不断增强,在高大建筑物的尖顶和边缘上场强最大,构成雷电发展的良好条件。雷电先驱就自然被吸引到这些地方,因此高大建筑物就容易遭雷击。
A、地点上的规律。雷害事故表明,多数雷击发生在靠近河湖池沼和潮湿地区,其次是大树、旗杆,球雷占8%.
B、雷击部位上的规律。古建筑易受雷击的部位多为屋角兽头、房脊和梁柱以及丰宝铜顶。北京十三陵长陵的棱恩殿、鼓楼、故宫的承乾殿皆因兽头、屋脊被雷击起火,也恰恰说明了这一规律。故此在防雷时应加以防范。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0.3条的要求,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按下式计算: N = kNg*Ae;Ng = 0.Td式中N 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 k 雷击次数校正系数;在此类型情况下取2;Ng [次/(km2·a)]; Ae 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Td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按下式计算:N = kNg*Ae;Ng = 0.Td 式中 N 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在下列情况下k取相应数值:a、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 b、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 c、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
随着科技大发展,人们对雷电知识的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