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
——《中国农业通史·原始农业卷》第三章第二节
游修龄
第三章 考古发掘所见的中国原始农业
第二节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
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来讨论:黄河中游地区、黄河下游地区、黄河上游地区。
一、黄河中游及附近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主要包括河南、陕西、山西和河北四省大部及甘肃东部的广大地区,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一地区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已发掘的遗址数量也多。该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
黄河中游及附近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根据诸多遗址 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遗迹有:沟、灰沟、灰坑、草木炭(灰)层、用火遗迹等。
发现的生产工具和食物加工工具有:石磨盘、石磨棒、块状石制品、片状石制品、骨锥、骨锄、骨镞、鹿角锥等。
发现陶片50多片烧制火候低,质地极疏松的夹砂灰陶和夹砂黄褐陶。
动物骨骼保存最多,代表了以下动物种类:鼠、鸡、鹤、狼、狗、家猪、麝、马鹿、麋鹿、狍鹿、梅花鹿、斑鹿,以及鸟类、鱼类、鳖类、蚌类、螺类等。以上动物除狗、猪为家畜外,其余均为野生动物,但鸡是否为家鸡尚难确定。此外还发现有人工凿割痕迹的木棒和木板。
孢粉分析发现木本花粉14个类型,半灌木和草本花粉20个类型(其中含有禾本科、藜科、豆科、茄科)、蕨类孢子有3个类型。其中草本花粉占优势,达80%以上。
对早期农业产生影响的,既有文化因素,也有环境因素,气候等因素。探讨农业的起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除古人类、古环境气候外,还涉及土壤、植物、动物等方面,需要综合考察。
南庄头孢粉“针叶树和阔叶乔木花粉形成小的峰值”,证明这里土壤既有贫瘠的,也富含有机质;气候既干凉,也有温和湿润的时候。“当时的环境就总体而言是偏凉干的”。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末次冰期期间相比,“气候环境相对较好一些”。这样的气候环境有利于植物生长,也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业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南庄头先民的文化遗留直接迭压在马兰黄土之上,表明先民就生活在黄土之上。黄土具有结构疏松、纹理垂直等特性,既便于使用原始工具木棒、石器、角器挖掘浅种直播,又易于形成毛细现象便于把下层肥力、水分带到地表,有利供水和保持湿度,这些都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原始农耕的发明,特别为旱地农业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地质条件。
南庄头遗址尚未发现具有一般特征的居址遗迹,但已找到栖息湖滨地带的活动场所。种种迹象表明,南庄头先民已过着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遗址有一条东西向浅灰沟,其西端为锅底形洼坑,呈直径为1米左右的不规则形,深0.6米,上下叠压埋着大小不等的鹿角和角锥3件。这三种分属不同种别的鹿科犄角(或角制品)同埋于一浅坑内,显然是先民有意放置的,从其上多有人工加工痕迹看,或为制作骨、角器原料或半成品存放处,或为祈祷狩猎丰收举行原始宗教活动的祭品。洼坑西南面有片直径约1米范围的炭灰、红烧土构成的火烧痕迹,周围散布有猪髋骨、猪牙、鹿下颌骨、木炭、烧土块、石片等,其上还压着许多朽坏的树枝、树皮等。在邻近的相应层位也发现了骨锥,加工植物种子的石磨盘、石磨棒及炊煮食物的陶罐残片。这应是先民们在稍加整平的湖沼边缘地带栖息和从事实物加工、燃起篝火烧烤食物或制作骨角器活动的场所。不排除当时先民在此还用树枝、树叶、灌木或草类支架、搭盖过简易窝棚式房子居住的可能性[2]。推测,生活在平原湖沼边缘的南庄头先民缺乏洞穴条件,虽以采集、狩猎经营为主,但已发明制陶和原始的家畜饲养,原始农业可能业已发生,这些必然是和定居生活相联系的,哪怕其居址还十分简陋。
早期农业的特点是“火耕农业”,先烧荒,既开发了土地,又有了草木灰肥料(无意识的积肥),以木、角器挖穴点播,不耕地,不锄草,所以此时还没有锄草、翻土工具。南庄
头遗址不见石锄、石铲等农具,而仅见石磨盘、石磨棒等食物加工工具,此外还有许多鹿角,推测应有尖木棒。鹿角的角根部或分叉部多有一周切割痕,切割的目的可能是利用其做挖坑点播的工具。从这些情况看,南庄头人可能处于“火耕农业”的阶段。人们常常把石磨盘和石磨棒的出现与谷物加工联系在一起。其实石磨盘出现的时间可能要早于原始农耕之前,其功能最初可能与碾碎采集来的硬果实和植物种子有关,当是采集经济的产物。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民族中,在非农业或农业不占重要地位而靠采集、狩猎生活的部落中,都有使用这类磨盘和磨棒。在我国以山西下川文化中的打制石磨盘年代最早,距今1.3~2万年,大概主要用于磨搓采集来的植物种子或硬壳果类。到了距今7~8千年的磁山、裴李岗文化阶段,石磨盘与一定数量的谷物粟、稷及油菜籽共出,表明其加工粮食的功能十分明显。我国原始农业的产生有个孕育发生的过程,南庄头先人可能已用石磨盘加工初经驯化的谷物了。从下川文化晚期到南庄头早期,我国原始社会经济类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A4直接打印版.docx VIP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及维护技术PPT课件.pptx VIP
- 【中职】高教2023版 世界历史第2课 古代希腊罗马 PPT课件.pptx VIP
- DB32_T4725-2024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范.pdf VIP
- Kaierda凯尔达 KC20机器人操作说明书.pdf VIP
-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课件.ppt VIP
- 锚固剂参数、规格与安装说明.doc VIP
- 2025年安徽省第七届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粮油保管员赛项)备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VIP
- “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_(粮油)仓储管理员备赛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最新锅炉工资格完整考试题库必背100题(含答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