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捷通探究电信诈骗的关键问题与应对策略.pdf

西电捷通探究电信诈骗的关键问题与应对策略.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电捷通探究电信诈骗的关键问题与应对策略

西电捷通探究电信诈骗的关键问题与应对策略 西电捷通探究电信诈骗的关键问题与应对策略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与移动网的融合,移动互联网变得更加开放。与此同时, 伴随着新型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模式的出现,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出现了新的 形式及特点。 如今,移动互联网遭受到的攻击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隐私安全、信息安全, 甚至危及国家安全,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本文重点以目前现有的移动互联网存在 的电信诈骗问题为切入点,一步步详细分析其原因和应对策略。后续笔者将会针 对电信诈骗中的关键问题另行它文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电信诈骗 个人数据泄露 综合治理 1 电信诈骗案屡见不鲜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网络、电话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 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 罪行为,主要包含网络诈骗、电话诈骗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诈骗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电信诈骗产业规模已超千亿,从业者达160 万。更有业内人 士曝光,诈骗产业链上一般分为四个环节:上游的信息获取、中间的批发销售、 面向公众实施诈骗、最后分赃销赃。在这四个环节上,又有钓鱼编辑、木马开发、 盗库黑客、钓鱼零售商、个人信息批发商,以及银行卡、电话卡、身份证贩卖、 电话诈骗经理、短信群发代理、ATM 马仔等多个工种环环相扣,将受害对象一步 步地引入陷阱。 仅2015 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59.9 万起,被骗走222 亿元。这两个数字触目 惊心,在受害者中有人倾家荡产,也有人家破人亡。电信诈骗,让人不胜其害, 也让人不堪其扰。 2 罪魁祸首:个人信息泄露 2016 年8 月19 日山东临沂徐玉玉被“教育局工作人员”电话骗走9900 元, 不久后心脏骤停,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电信诈骗的戏码每天都在上演,诈 骗者的剧本也在不断翻新。 表面上看,悲剧的矛头直指“电信诈骗”,但究其根源,是受害者的个人信 息早已遭泄露。一般情况下,上游的信息获取和批发销售环节是诈骗的第一步, 《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63.4%的网民通话记录、网上购物 西电捷通探究电信诈骗的关键问题与应对策略 记录等活动信息遭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 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 3 信息数据泄露源头多,暗结“黑产” 电信诈骗是个多环节的高技术犯罪,究竟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的,个人信息 保护为何停滞不前?这些问题值得深究。 对于移动互联网网络用户来说,个人信息数据窃取基本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 重要手段及风险: 3.1 互联网幽灵:拖库、洗库、撞库 网络黑色产业链已经呈现低成本、高技术、高回报的爆发性增长态势,越来 越多的网络黑产分子通过拖库、撞库盗取用户个人信息,给网民造成了金融资产 和个人信息安全等多方面的危害。在这些泄漏的信息中,最容易被网络黑产集团 利用牟利的就是个人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号直接关系账户安全 的四要素。这些信息大多会被出售给黑市中的诈骗团伙和营销团伙,用来进行诈 骗和恶意营销。 3.1.1 黑客通过入侵有价值的网络站点,盗走用户数据库,这个过程在地下 产业术语里被称为 “拖库”; 3.1.2 在取得大量的用户数据之后,黑客会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清洗数据, 并在黑市上将有价值的用户数据变现交易,通常被称作 “洗库”; 3.1.3 最后黑客将得到的数据在其它网站上进行尝试登录,叫做 “撞库”。 最后,黑产人员还会把多个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整合成 “社工库”。随着社工 库的日益完善,大量网络用户的隐私信息、上网行为,以及与个人金融财产安全 相关的数据被重新整合,多维度的海量信息让有强针对性的精准式诈骗场景频现。 3.2 手机病毒和木马短信控制 手机病毒是移动互联网网络环境中最大的毒瘤。根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的 最新报告数据显示,2015 年手机病毒包,新增1670.4 万,是2014 年的10 倍多。 全年被支付类病毒感染的用户高达2505 万,平均每天就有81000 人遭受支付类 病毒的侵害。其中支付类病毒行为中隐私数据(手机信息)上传占比14.8%。同时, 许多支付类病毒还会实施静默联网、静默删除和发送短信,主要是将用户的验证 码信息转发到另一终端,从而实现银行卡的盗刷。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