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文化对唐诗的影响.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来文化对唐诗的影响

浅议外来文化在唐诗中的影响中国海洋大学2014级汉语言文学【摘要】在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统治阶级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为异域文化的输入提供了平等便利的条件。而从社会到诗词的开放格局开拓了唐代诗人的胸襟视野,也为唐代诗人接受异域文化提供了广袤而开阔的文化背景。异域文化也在此期间“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了唐诗中的意象和唐诗的发展。【正文】(一)、异域器乐文化对唐诗的影响自古诗乐一家,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诗歌和音乐是水乳交融、相辅相成。在唐朝时期,文化艺术在各个领域都达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高峰。唐朝时期,唐诗入乐是非常广泛和普遍的。而在这些音乐中,外来异域音乐占据了一席之地。那时有大量歌咏乐器的诗歌,而歌咏外来乐器的也不少。我们熟知的胡笳、琵琶、箜篌、胡鼓、胡琴等都源自异域。胡笳曲调悲凉,和送别诗中这种悲悲切切、愁云惨淡的情感相辉映,更显送别诗中的哀婉凄清,如王维的《双黄鹄歌送别》: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抚翼和鸣整羽族。不得已,忽分飞,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临水送将归。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几往返兮极浦,尚裴回兮落晖。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原诗后注“王维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凉州属于边境,本就荒凉,在同送别诗的感伤和胡笳之音相结合,更使人不舍,因此宾客才会在胡笳音中欲散而不散,往返于水边,直到黄昏仍不离去。同时胡笳善于烘托严肃凝重的氛围,恰恰符合友人别离的沉重心情。因此胡笳在唐诗中也多以“凝笳”出现,如《边上送友人归宁》中的“独树河声外,凝笳塞色中。怜君到此处,却背老莱风。”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的三首唐代诗歌中,有两首描写的就是异域乐器。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琵琶行》中,对琵琶之音进行了极尽的描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以及在《李凭箜篌引》中,用瑰丽的词采、天上人间的想像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箜篌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二)、外来文化在边塞诗中的影响边塞诗本身就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边疆地区和异域关系密切,尤其是在丝绸之路后,西域和中原地区互通有无,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原输入了很多异域元素。开元年间,凉州曲谱迅即流行,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以抒写边塞风情。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异域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其中在王翰的《凉州词》中这样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一开篇就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是以白玉精制而成的月光宝杯。此杯此酒,本该开怀痛饮,却忽然又传来铮铮琮琮的琵琶声,催将士们出征了。琵琶本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这里着意用来渲染战前的紧张气氛。几个富有特色的异域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蘅塘退士孙洙评曰 “作旷达语,倍觉悲痛”,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诗人对战争和娱乐、生和死的体验,表现了视死如归的乐观心态、勇气和情怀,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精神旷达、悲怆豪壮又自我解嘲,《凉州词》带这唐人特有的旷达和豪放。边塞诗中所承载的胡笳乐的意象。“文章四友”之一的崔融在《关山月》中写道:“汉兵开郡国,胡马窥亭障。夜夜闻悲笳,征人起南望。”苍茫辽阔的边塞风光和雄壮的两军风貌,然而却在听到胡笳之音后,所以的征人都因为这悲凉的曲调,勾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因这异域的曲调让整首诗辞气劲健,风格苍老,情调更加雄浑悲凉。(三)、外来宗教对唐代诗歌的影响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能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本土的宗教有道教和儒家哲学,而除此之外,外来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均在我国扎根,成为几大重要的宗教系统。其中,佛教东汉时期就传入中国,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佛教和诗的渊源也很深。佛教为诗歌创作丰富了新内容、提供了新的境界,而且随着佛学的盛行,许多诗人涉足佛教,结交名僧。而唐代诗人中崇佛最甚者当推王维。他早年就信仰佛教,曾“十年座下,俯伏受教”于道光法师,并取号“摩诘”二字。晚年时期“长斋奉佛,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这也使他的诗常常深含佛理禅趣、神韵超然。如他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中岁颇好道”,首句王维就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整首诗中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句自然闲静,王维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