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涪陵区紫色马铃薯栽培技术
重庆市涪陵区紫色马铃薯栽培技术
紫色马铃薯是马铃薯中的新品种,因适应性强,易于栽培,薯块外观独特,色泽鲜艳,营养丰富,是极具有发展潜力的粮食、经济作物。据测定,紫色马铃薯含有4%左右的蛋白质,还含有维生素A、B、C等8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10多种矿物元素和大量的花青素,其花青素含量高达42.8 mg/kg,比白肉马铃薯高3~4倍,仅次于蓝莓。花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直接有效和安全的自由基清除剂,在眼科疾病、各种血液循环失调疾病、发炎性疾病上有疗效,对一些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性疾病的预防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因此,紫色马铃薯具有名目、抗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食疗保健作用。紫色马铃薯煎炸蒸煮后仍可保持原有颜色,可以加工成为特色食品;还可以直接提取色素,出口创汇[1]。目前,国内种植紫色马铃薯面积较小,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紫色马铃薯的推广种植,将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1 品种来源及特征特性 优质黑金刚紫色马铃薯种薯从四川成都引进。特征特性:薯形呈长椭圆形,长10 cm左右,芽眼数和深度中等,芽眼较小。表皮光滑紫黑色,富有光泽,薯肉深紫色。在涪陵区黑金刚紫色马铃薯出苗至成熟需110 d 左右,属中熟品种。幼苗生长势较强,田间整齐度好,单株结薯8个左右,结薯集中,单株平均结薯500 g左右,平均产量为1 000~1 500 kg/667m2。品种耐旱耐寒性强,适应性广,薯块耐贮藏。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整地施基肥 选择耕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土质疏松、肥沃、排水通气良好的土地,以呈微酸性或中性的砂壤土为宜。前茬作物以大白菜、萝卜等为宜,尽量避免重茬和与茄子等茄科以及甘薯等作物轮作。播前1个月深耕细耙,深耕25~30 cm左右。深耕前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3~5 t、过磷酸钙80~100 kg、尿素15 kg、硫酸钾20 kg。 2.2 种薯处理 在播种时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特性,薯皮光滑、色泽鲜明,中等个头、完整、均匀、无病虫、无损伤的种薯,剔出带病虫、破烂、畸形的薯块。单个种薯低于50 g的应整薯播种,大于50 g的需按芽眼切块,每个切块质量约40~50 g,上面应留有2个左右健壮芽眼。一般70~120 g切1刀,100~240 g切2刀。切块之前最好准备规格一样的切刀、垫板、消毒液(0.2%高锰酸钾溶液、75%酒精等)。切块之前用消毒液浸泡切刀、垫板8~10 min,切块时轮换切刀、垫板。切块用草木灰拌种,宜现拌现播,最好当天全部播种完。拌种后不能及时播种,需贮藏在通风良好、高湿、10~12 ℃的环境条件下2~3 d,薯堆不超过1.5 m,切块不暴露在阳光下。 2.3 播种 在涪陵区9月初开始播种,采用人工点播的方式,起垄栽培。垄距50 cm,垄高20 cm,窝距20 cm,播种深度6~10 cm。 2.4 田间管理 2.4.1 中耕除草 紫色马铃薯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并结合培土,除去沟内杂草,加厚土层,使根际土层疏松、深厚,促进生长。齐苗后, 幼苗长到8~10 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深度以露出幼苗5 cm左右为宜。15 d左右进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更浅,且要远离根系,避免伤到匍匐茎。培土时厚度不宜超过10 cm,避免薯块外露即可。 2.4.2 肥水管理 紫色马铃薯喜肥,对肥料反应敏感。除了施足底肥外,要注意追肥。一般追肥2次,结合中耕进行。第一次中耕时,追施一次速效氮肥15~20 kg;第三次中耕时,追施一次磷钾肥,施磷肥20 kg、钾肥5~10 kg。追肥宜在现蕾前施用,植株封垄和开花后不宜追肥。在开花后进入结薯盛期时,可视植株情况,每10 d喷施一次0.2%磷酸二氢钾,连续喷施2~3次,防止早衰。 紫色马铃薯全生育期一般浇水2~3次。第一次浇水在齐苗后的10~15 d进行,第二次在现蕾时进行,第三次在终花期进行。注意浇水时,不要淹没垄面,田间雨后积水要及时排出,收货前20 d停止浇水。 2.4.3 疏花疏枝 紫色马铃薯分枝性强,生长过旺或密度过大时,影响地下块茎的发育,应及时进行疏花疏枝,打去病枝、弱枝、多余花蕾,促进通风透光,避免养分消耗,促进养分集中供应块茎。在现蕾、开花期,还可喷施0.2%的多效唑,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 3 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防治 3.1.1 早疫病防治。 播种时用0.3%的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效果较好,且增产效果明显。在发病初期喷施70%锰锌乙铝或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每7~10 d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交替施用。 3.1.2 晚疫病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72%杜邦克露700倍液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