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松乳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分离试验.docVIP

野生松乳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分离试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生松乳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分离试验

野生松乳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分离试验    摘要以野生松乳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取子实体的柄基进行组织分离,分别接入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20g、酵母1g、MgSO4·7H2O 0.5g、琼脂20g、松根液100mL(100g松根+500mL水煮沸过滤)、腐殖土水100mL(100g腐殖土+500mL水煮沸过滤),加水至1 000mL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   关键词松乳菇;培养基;菌丝生长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别名松菇,其质脆味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每年5~6月和10~11月有松乳菇上市,商品价值较高。近年来,野生松乳菇产量逐年下降,人工开发已成发展趋势[1-6]。通过对野生松乳菇子实体进行分离,筛选出适合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以期为开发利用松乳菇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野生菌株采自江西省吉安县凤凰镇松树林中,采摘朵形正常、生长健壮、内菌幕刚破、无虫害、成熟的新鲜子实体。   1.2试验方法   1.2.1母种培养基的配制。配方:①葡萄糖20g,酵母1g,MgSO4·7H2O 0.5g,琼脂20g,松根液100mL(100g松根+500 mL水煮沸过滤),腐殖土水100mL(100g腐殖土+500mL水煮沸过滤),水加至1 000mL。②腐殖土液200mL(200g腐殖土+1 000mL水煮沸过滤);青松针液200mL(300g青松针+1 000mL水煮沸过滤),松根液200mL(300g松根+1 000mL水者沸过滤);啤酒糟200mL(200g干啤酒糟+1 000mL水煮沸过滤);叶酸0.01g;琼脂20g;水加至1 000mL。③除未加入叶酸0.01g,其他配方同②。④去皮马铃薯200g(切薄片加水1 000mL煮沸过滤),葡萄糖20g,琼脂20g,水加至1 000mL。将以上4种配方分别装入15mm试管,每支10mL,每组100支,于121℃下灭菌30min,冷却做成斜面培养基。   1.2.2组织分离。将子实体反复冲洗干净,取柄基用酒精处理表面,在无菌条件下取中间部分切成小薄片,用接种针接入不同的培养基斜面上,每个处理接种30支试管。将接好种的试管置入人工气候箱内,在恒温25℃下进行培养,3d后观察菌丝萌发生长情况,每天检查1次,将污染的试管拣出。   1.2.3孢子分离。将一菌盖厚实、菌柄粗壮、外观光洁、无病虫危害的野生松乳菇切除柄基,反复冲洗,用干纱布吸去表面水分后,喷洒75%酒精进行消毒,再用自来水反复冲洗,用纱布擦干,放在消好毒的玻璃钟罩内进行孢子收集。获得孢子后,用蒸馏水稀释,用滴管接入不同的培养基斜面上,每个处理接种30支试管。将接好种的试管置入人工气候箱内,在恒温25℃下进行培养,3d后观察菌丝萌发生长情况,每天检查1次。   1.2.4原母种扩大再生母种。将分离获得的纯菌丝体分别接入上述培养基斜面上,每种培养基各接10支试管,置于25℃下培养,3d后每天观察1次。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培养基的分离效果   组织分离除培养基③、④外,培养基①、②均获得了菌丝纯培养物,但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组织分离的成功率不一致。菌丝长势因培养基不同而异,培养基①菌丝浅灰色,浓密,绒毛状生长;培养基②菌丝浅灰色,较疏,匍匐生长。孢子分离因污染未获成功。培养①比较适合用于松乳菇组织分离,分离的菌丝较粗而浓密,成功率为40%;培养基②上菌丝分离成功率高达60%,但菌丝体纤细而稀疏(见表1)。   2.2母种转接培养观察   接入培养基①、②、③、④上的菌丝体均能生长。以培养基①、④上的菌丝生长较好,菌丝体呈浅灰白色,较粗而浓密,放射型绒毛生长;培养基③上的菌丝体长到第4天全部停止生长,未长满斜面;培养基②上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快,比①、④培养基提早1.5d长满斜面,但菌丝体稀而细。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20g、酵母1g、MgSO4·7H2O 0.5g、琼脂20g、松根液100mL(100g松根+500mL水煮沸过滤)、腐殖土水100mL(100g腐殖土+500mL水煮沸过滤),水加至1 000mL的培养基上松乳菇菌丝生长最好。      4参考文献      [1] 施秀娟,孙东明,邱韩英,等.姬菇品种及其培养基筛选试验[J].上海农业学报,2009(3):137-139.   [2] 徐瑞雅,齐志广,贾耐兵,等.食用菌最佳母种培养基的筛选[J].河北农业科学,2007(1):23-24,45.   [3] 梁磊.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与栽培料配方筛选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6(6):38.   [4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