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鳟苗种繁育及鱼种养殖试验浅谈.docVIP

赤眼鳟苗种繁育及鱼种养殖试验浅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眼鳟苗种繁育及鱼种养殖试验浅谈

赤眼鳟苗种繁育及鱼种养殖试验浅谈 摘要:为了探索赤眼鳟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郧南区水产技术服务站在2014 年和2015 年进行了赤眼鳟的人工繁殖、鱼苗和鱼种培育试验,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试验表明,亲鱼经过人工精心喂养,在5月中下旬,水温22℃左右时,雌雄亲鱼性腺均已达Ⅴ期,成熟度良好,性腺发育成熟度好的亲鱼,催产率能达100%;赤眼鳟仔鱼苗细小娇嫩,下塘时最好带水操作;赤眼鳟鱼苗在2cm 前是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因此,在下塘前施足基肥,使鱼苗入塘后有丰富的天然饵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 鱼苗的放养密度以10 万尾/667㎡比较好。 关键词:淡水养殖;赤眼鳟;人工繁育 中图分类号:S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37(2017)01-0028-02 0 引言 赤眼鳟俗称红眼鲮、野草鱼,分类上隶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在各个水系均有分布,也是长江、汉江水系的优质经济鱼类,其具有生长快、食性杂、适应能力强等特点。由于人们的过渡捕捞,自然资源日趋减少,为了探索赤眼鳟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郧南区水产技术服务站在2014年和2015年进行了赤眼鳟的人工繁殖、鱼苗和鱼种培育试验,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把具体试验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条件 试验在郧南区万丰镇楼台村刘家湾苗种养殖基地进行,刘家湾苗种养殖基地孵化条件先进,池塘标准高,进排水设施独立完善,水源方便,基地水源为黄川水库水,黄川水库为小型调蓄防洪发电型水库,面积约15km2,水质清新优良,无污染,pH值常年为7.5~8.2。 1.2 人工繁殖 1.2.1 亲鱼收集与培育 赤眼鳟亲鱼是从黄川水库冬季捕起的成鱼,经过人工加强化的培育;亲鱼培育是套养于鲢鳙亲本池,亲鱼池水深1.5m,水质良好,淤泥应小于20㎝;在亲鱼入池前10 d,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80~100kg/667㎡,赤眼鳟亲鱼套养每亩水面可放赤眼鳟亲鱼20~30kg。赤眼鳟鱼为杂食性鱼类,饲料投喂为蛋白含量32%以上的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占亲鱼体重的3%~4%,投喂要坚持“四定quot;原则;亲鱼池除水质良好外,要适时开启增氧机,使溶氧要在4mg/L以上,pH值在6.5~7.8之间,透明度控制在30~40㎝。在催产前1个月,每隔5~6d要冲水1次,每次约1h,以刺激亲鱼的性腺发育。 1.2.2 人工催产 2015年5月21日和28日分别进行了2批催产,选择性腺发育成熟好的亲鱼,具体是雌鱼腹部柔软膨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微红且松弛,轻压腹部松软而有弹性;雄鱼轻压下腹,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雌雄比例为1∶1;催产在直径3.8m的产卵池进行,催产药物选用脑垂体(PG)、地欧酮(DOM)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混合使用,催产剂量为雌鱼PG2mg+DOM3mgHCG 800国际单位/kg,雄鱼剂量减半;注射后用微流水刺激,让其自然产卵受精。在水温在23~28℃时,效应时间为6~8 h,发情产卵持续时间约1~2h。当亲鱼追逐排卵受精结束后,捕起亲鱼,用集卵箱收集受精卵。 1.2.3 人工孵化 孵化采用的是孵化槽流水充气孵化,每立方米水体盛放受精卵密度为25~30万粒,水流以受精卵在孵化槽均匀翻滚为标准;孵化水温在23~28℃时,一般26~32h即可孵出仔苗,当鱼苗能平游时适当减小水流量,以免消耗鱼苗体能;此时把蛋黄用60目纱网过滤后投喂,每10万尾鱼苗投喂蛋黄一个,当鱼苗腰点明显长齐后即可下塘培育。 1.3 鱼苗培育 1.3.1培育池消毒 鱼苗培育池在鱼苗下池前10 d,用生石灰100kg/667m2清塘消毒,在鱼苗下池前5 d加水至60㎝左右,然后每667m2施大草150kg或鸡粪50kg,以培肥水质确保鱼苗下池后有丰富的天然饵料。 1.3.2 鱼苗放养 鱼苗下池选择睛天上午进行,密度为5#池10万尾/667㎡,6#池12万尾/667㎡,7#池15万尾/667㎡;下池温差控制在plusmn;2℃以内。 1.3.3 饲养管理 鱼苗下池后除要定期补施大草或鸡粪培肥水质,使池中一直保持丰富的天然饵料外,要每隔3~5 d 要加注新水1 次,每天要投喂黄豆浆2次,每天的投喂量为800g黄豆/667m2,3d后慢慢增加黄豆用量;待鱼苗长至2~2.5㎝时,可增加投喂蛋白含量40%颗粒粉碎饲料,经过25 d左右的精心饲养,鱼苗可长成3㎝以上的夏花鱼种,此时就可拉网锻炼,然后分稀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 1.4 大规格鱼种培育 1.4.1 培育池消毒 在夏花鱼种放养前10d,用生石灰100kg/667㎡消毒,在鱼种放养前7d加水至1m后,施用EM菌原种发酵过的豆粕50kg/667㎡。 1.4.2 鱼种放养 放养密度为8#池9000尾/667㎡,9#池10000尾/667㎡,10#和1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