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害发生特征及防治技术要点.docVIP

马铃薯晚疫病害发生特征及防治技术要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铃薯晚疫病害发生特征及防治技术要点

马铃薯晚疫病害发生特征及防治技术要点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乡马铃薯产业化建设力度不断增强,但随着马铃薯的种植范围也越来越大,造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变大,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为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乡农技部门在2013-2014年,对省内的马铃薯晚疫病作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并在防治方法上进行探索[1-3]。  1 症状  1.1 基本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发病的地方为叶片、茎和薯块。当马铃薯叶片被感染病害时,首先会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出现水浸状的绿褐色斑点,斑点附近会呈现浅绿色的病态,在湿度大的气候情况下,这些病斑会马上扩大,并颜色加深呈褐色,周围会有一圈白霉,也就是孢囊梗和孢子囊,特别是在叶背的地方尤为明显,在气候干燥的情况下,这些病斑就会干枯,变得很脆,容易碎裂,白霉也会消失;同时,病斑扩大就会变慢。当发病严重时,叶片就开始萎缩垂下,最后整株变黑腐坏,放眼望去整片马铃薯枯焦;同时,产生腐坏气味,块茎被感染时,开始产生褐色或紫褐色的较大的病斑,并会有点凹进去,病部皮下薯肉也会呈褐色,接着会开始向周围扩散出去或者烂掉[4]。  当薯块被感染后,病菌的菌丝体就会留在薯块中,病菌和薯块一块越冬,如果用这些薯块播种,就会导致薯块不发芽或者发芽后并直接死亡。此外,在温度和湿度满足薯块出苗的条件下,这种薯块出苗后就会变成感染源,通过空气向周围的其他正常植株进行传播而急剧蔓延开,最终会造成整块田地里的植株全部感染马铃薯晚疫病而枯死,病菌孢子囊落入土壤中浸染薯块,因此,带病的种薯是马铃薯晚疫病来年发生的主要病源[5]。  1.2 形态特征  孢囊梗分枝,每隔一段着生孢子囊处具膨大的节。孢子囊柠檬形,大小(2~38)mu;mtimes;(12~23)mu;m,其中一端具乳头状突起,另一端产生有小柄,比较容易掉落,将其放在水中时,孢子囊会在水中游离出5~9个肾状的游动孢子,其形状是具有两根鞭毛,当游动孢子在失去鞭毛后会形成休止孢子,并长出牙管和穿透钉,以便可以直接入侵寄主体内,菌丝的生长温度的适宜范围在20~23 ℃,孢子囊形成适温19~22 ℃,10~13 ℃形成游动孢子,温度高于24 ℃,孢子囊就会发生萌发。  在马铃薯开花阶段,只要白天温度在22 ℃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夜间温度10 ~13 ℃、叶片上留有水滴,晚疫病就会马上发生。当马铃薯被感染发病之日起,大约2周后就开始蔓延并达到危害性更大的趋势,从而造成病情的不断加重。因此,湖北省在8月下旬-9月上中旬,如遇阴雨连绵、温暖多雾天气,极有可能造成此病的流行。  2 防治方法  2.1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如鄂马铃薯10号。二是精挑细选,避免病薯。在贮藏、春化处理、切块、催芽等这些环节中,都需要对种薯的挑选格外注意,可以在一开始把病源切断,以绝后患。三是加厚培土,阻止病菌孢子囊在掉到土壤中时造成薯块的感染,有效阻隔传播。在发现茎叶染病枯死后,也都应立即将秧子除去,在太阳下直晒2~3 d后就可收获。  2.2 药剂防治  对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必须要在防治环节上加强药剂的正确和及时使用,达到农业防治的目的,并综合其他药剂进行防治。  2.2.1 抓住防治最佳时期  通常,在田内出现病菌传播源或马铃薯现蕾初花期时,要马上进行药剂防治,在最适宜的时间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2.2.2 选用对口农药品种  根据多年的药剂筛选试验结果,可以选择以下几种药剂进行防治。当田间未见病时用保护性药剂,667 m2用久生(80%代森锰锌)200 g;当田间已发病时用治疗性药剂:667 m2用阿克百(烯酰吗啉)20~30 g(有效含量),即50%可湿性粉剂2~3包;667 m2用 克露或走红或霜疫立克(72%代森锰锌·霜脲氰)72 g(有效含量),(100 g/包)1包/667 m2;667 m2用绿沐(25%霜脲氰·甲霜灵)25 g(有效含量),(100 g/包)1包/667 m2;667 m2用0.3%丁子香酚60 g。  2.2.3 采取科学的施药方法  在施药后7~10 d施用第二次药,连续施用2~3次;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品种,以免产生抗药性;叶面喷雾时要用足水量,每667 m2对水30~45 kg,每桶(喷雾器)加农用有机硅喷雾助剂(商品名:丝润、杰效利、水动力等)1包(5 mL/包),有利于提高防效;为控制马铃薯的地上茎叶生长过旺,避免倒伏造成田间荫蔽,从而减轻发病,在田间喷施药剂时可加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 g 667 m2。  参考文献  [1]韩彦卿,秦宇轩,朱杰华,等.2006-2008年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7)3684-3690.  [2]郭军,屈冬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